赫曼-梅爾維爾 白鯨記背後的男人

Herman Melville

Herman Melville 是美國文學界的標誌性人物,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的巨著《白鯨記》。這部小說以其深刻的主題和複雜的敘事方式,奠定了梅爾維爾在 19 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中的地位。但是,這部關於迷戀和海洋的傳奇故事背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要真正了解《白鯨記》的深奧,就必須探究赫爾曼-梅爾維爾本人的生平和時代。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早期生活和家庭背景

赫爾曼-梅爾維爾於 1819 年 8 月 1 日出生在紐約市。他的父親 Allan Melvill 是一位商人和進口商,而他的母親 Maria Gansevoort 則來自奧爾巴尼的一個名門望族,在美國有深厚的根基。梅爾維爾家族的姓氏後來改為梅爾維爾,象徵著他們在經濟困境中的新篇章。在 Herman 的早年,一家人生活富足,在繁華的大都市安居樂業。然而,Allan Melvill 的生意最終導致破產,使這個家庭陷入了經濟困境。1832 年,Allan 突然去世,養家的重擔落在了 Herman 的肩上。經濟上的不穩定嚴重影響了 Herman 的教育。雖然他曾在奧爾巴尼學院(Albany Academy)短暫就讀,但由於需要養家,他的學業時斷時續。儘管面對這些挑戰,Herman 很早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為他日後的文學追求打下了基礎。為了幫補家用,Herman 做過各種零工,從文員到教師。這些經歷讓他接觸到生活的不同層面,擴闊了他對世界的理解。這種兼收並蓄的工作方式不僅塑造了他的性格,也豐富了他的文學語彙,為他日後的作品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擾亂的教育、家庭的責任以及多樣化的生活經驗,為 Herman Melville 日後的文學創作做好了獨特的準備。他在這些成長階段所面對的經濟掙扎與個人損失,對於他世界觀的塑造非常重要,並最終影響了他的主題與敘事方式,而這也將決定他的職業生涯。

塑造其文學生涯的海上歷險

由於對冒險的渴求和謀生的需要,1841 年,20 歲的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簽約登上了捕鯨船 Acushnet。這次航行讓他接觸到海上生活的殘酷現實,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梅爾維爾的海上經歷不僅限於捕鯨。他在馬克薩斯群島 (Marquesas Islands) 遺棄了著名的 Acushnet 號船,並在當地的 Taipi 人中生活了幾個星期。這些經歷讓梅爾維爾得以親身窺探與他自身文化大相逕庭的文化,拓展了他的視野,加深了他的敘事語氣。他繼續冒險,加入了其他船隻,橫跨南太平洋,到訪異國風情的地方。這些旅行為梅爾維爾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見解,成為他文學生涯的基礎,為他的作品注入了真實性和深度。在他的航海生涯中,梅爾維爾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面臨著無數的挑戰,這些都為他對海上生活的細膩描寫做出了貢獻。他在捕鯨船和商船等各式船上渡過的時光,為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讓他得以觀察人類與變幻莫測的海洋之間錯綜複雜的動態關係。這些海上冒險對於塑造梅爾維爾的世界觀和文學語言至關重要。這些經歷不僅為他提供了故事,還讓他對人性、掙扎和生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些豐富的經驗日後會在他的作品中展現,最明顯的是在《白鯨記》中,大海既是故事的背景,也是未知世界的強大象徵。

以《泰皮》(Typee) 作為文學創作的出道之作與最初的成功

Herman Melville 的文學生涯從《Typee: 窺探波利尼西亞人的生活》(A Peep at Polynesian Life)。這本小說主要取材自他在Taipi人中生活的時光,融合了自傳元素和虛構敘事,生動且冒險地描述了他在馬克薩斯群島的經歷。這部首部作品吸引了眾多讀者,讓他們得以一窺異國風情和陌生文化,這一題材在 19 世紀中期的美國尤其具有吸引力。「Typee” 很快獲得了關注和讚譽,奠定了 Melville 在美國文學界的地位。Typee》的成功得益於其細膩的描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將讀者帶到了南太平洋鬱鬱蔥蔥的神秘風景中。梅爾維爾(Melville)將事實與虛構交織在一起的能力,使他的敘事既真實又富有想像力,這樣的結合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Typee》的大受歡迎促使 Melville 寫了續集《Omoo》,並於 1847 年出版。根據他後來在太平洋的經歷,《Omoo》繼續探討冒險和文化邂逅的主題。這部後續小說進一步鞏固了梅爾維爾的聲譽,並展示了他的敘事能力。Typee》和《Omoo》為梅爾維爾帶來了最初的名聲和經濟上的寬慰,同時也為他日後的作品樹立了很高的標準。這些早期的成功創造了讀者和評論家的期望,梅爾維爾在涉足更複雜、更雄心勃勃的文學項目時會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白鯨記》的寫作與反應

Herman Melville 在 1851 年創作的《Moby-Dick》標誌著他在文學創作方法上的重大進化。梅爾維爾從他的捕鯨經歷中汲取了深刻的靈感,精心創作了一部複雜的敘事作品,深入探討了一些深刻的主題,如迷戀、復仇以及人類與大自然永恆的鬥爭。這部小說的宏大篇幅與他早期的 「Typee 「和 」Omoo 」等更直接的冒險故事截然不同。白鯨記》的敘述將錯綜複雜的象徵主義和哲學探究編織進亞哈船長對大白鯨不懈追逐的故事中。在這部小說中,梅爾維爾的寫作風格以細膩的散文、豐富的描寫和實驗性的結構為特點,融合了各種類型,包括冒險、悲劇和形而上學的論述。白鯨記》一出版,就以其複雜性困惑了許多當代讀者和評論家。小說複雜的敘事方式和哲學意味超前於其時代,導致評論褒贬不一,銷量不佳。一開始的反應讓梅爾維爾感到失望,他為這部作品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希望這部作品能夠鞏固他作為美國著名作家的聲譽。儘管《白鯨記》的首部作品表現平平,但它逐漸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這部小說對存在主題和人類處境的探索引起了後來讀者和學者的共鳴。其錯綜複雜的層次和豐富的寓意最終被認定為梅爾維爾天才的標誌,將《白鯨記》提升到了美國文學傑作的應有地位。「白鯨記》是梅爾維爾用敘事方式挑戰讀者的能力的典範,他的敘事方式超越了純粹的冒險,邀請讀者探索更深層的哲學問題和存在的神秘本質。

後期作品與財務掙扎

在《白鯨記》的商業失敗之後,赫爾曼-梅爾維爾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後來的小說,包括《Pierre》和《The Confidence-Man》,都涉足了更複雜、更黑暗的主題,但都未能引起大眾的共鳴。越來越少的讀者和評論支持令梅爾維感到沮喪,他曾希望這些作品能重新建立他在文學上的地位。經濟困難日益困擾著 Melville 的生活,迫使他尋找穩定的工作。1866 年,他在紐約港找到一份海關檢查員的工作,一做就是將近二十年。這份工作雖然在經濟上是必要的,但與他的創作願望相去甚遠,也讓他的幻想更加破滅。儘管遭遇這些挫折,梅爾維爾從未放棄寫作。他將重點轉移到詩歌創作上,為他的創作和哲學思想提供了一個更內省的出口。他在 1866 年出版的詩集《Battle-Pieces and Aspects of the War》深入探討了美國內戰的深遠影響,儘管在當時只獲得了有限的讚譽。在這段期間,梅爾維也寫了《Clarel: A Poem and Pilgrimage in the Holy Land”,這是一部雄心勃勃的長篇史詩,反映了他對宗教和存在的深刻探究。然而,這部作品和他後來的許多作品一樣,都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沒有取得經濟上的成功。賀曼‧梅爾維 (Herman Melville) 晚年的特點是,即使他要面對名聲衰落、經濟不穩的嚴峻現實,他仍繼續致力於他的創作。

美國文學的重新發現與遺產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文學天才在 20 世紀初經歷了一次深刻的復興,這主要歸功於有心的學者和評論家的努力,他們認識到了梅爾維爾作品中錯綜複雜的深度和創新性。「白鯨記》最初被誤解,後來被譽為美國文學的基石,因其宏大的篇幅和哲學洞察力而備受稱頌。這場復興突顯了梅爾維爾對主題的深刻探索和風格上的大膽創新,鞏固了他在文學大師中的地位。他的作品,包括較少為人所知的小說和詩歌,也開始獲得應有的評價,讓人看到他對文學藝術的貢獻。時至今日,梅爾維爾的遺產在文學史上依然歷久不衰。他的作品繼續啟發、挑戰和吸引著讀者和學者,為人類、自然和人類精神的無數複雜性提供了永恆的思考。隨著新世代的人發現他的傑作,梅爾維爾在文學上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仍然證明了他說故事的持久力量。

分享本文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