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刻的啟示往往隱藏在破碎片段之間的細微裂縫中。即將於 JPS Gallery Tokyo 登場的展覽「Between the Fragments」,透過藝術家 Jiwon Kim 與淵上直人 (Naoto Fuchigami) 的前瞻性作品,策劃了一場量子物理學與女性主義身體自主權回收之間前所未有的對話。
儘管兩位藝術家的創作手法看似南轅北轍——金氏(Jiwon Kim)在韓紙(Hanji)上細膩地縫合破碎的女性形態,將社會創傷轉化為療癒的敘事;而由物理學家轉型的藝術家淵上(Naoto Fuchigami)則刻意將原始的矽晶圓粉碎成基本粒子塵埃——他們的作品卻在一個引人注目的交匯點上相遇:真理與美,並非僅存在於完整或破碎本身,而是在兩者之間的活躍地帶蓬勃發展。
Jiwon Kim:縫補對抗審美標準的反叛
金氏觸動人心的創作核心,在於對傳統審美標準的深刻反叛。她主要使用韓國傳統韓紙,將女性形態轉化為關於身份認同與自我接納的深刻宣言。她獨特的創作過程——刻意地分裂、扭曲、誇大身體形態,然後再細心地將它們縫合起來——超越了單純的藝術技巧,成為一種極具個人色彩的療癒與淨化儀式。
每一個刻意的針腳都代表著金氏對自身克服身體情結及社會無情審美期望的回應。這種破碎與修復的過程,成為了人類走向自我接納普世旅程的有力隱喻。透過她的作品,金氏挑戰觀者去面對自身與社會壓力的關係,並發掘當我們擁抱自然形態時所湧現的真實之美——將脆弱轉化為力量,將不完美昇華為藝術。
淵上直人:技術塵埃的哲學
與金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淵上的作品存在於量子科學與原始藝術表現交會的激盪點上。透過他革命性的「ℏ 系列」作品,他將構成我們數位文明骨幹的半導體矽晶圓,轉化為挑戰我們對現實基本理解的原始、元素形態。
透過有條不紊地將半導體研磨成碎片與粉末,淵上進行了一種象徵性的儀式——將技術還原至其基礎材料狀態。這種對當代社會所珍視之物的刻意解構,揭示了關於人類認知局限的深刻真理,同時也批判了我們在各學科中過度簡化的傾向。他的創作過程揭示了構成我們現實的元素所具有的奇異特性,挑戰著我們如何分類、詮釋和言說對存在的理解。
淵上的作品在秩序與混沌、精確與模糊、科學確定性與哲學質疑之間產生了一種直觀的張力。透過量子物理學的獨特視角為工業材料注入意義,他為觀者提供了一窺現實底下迷人矛盾的難得機會,同時將藝術表現的邊界拓展至新的、未知的領域。
真理的碎片:技術與身體解構的藝術
在 Jiwon Kim 與淵上直人作品的非凡對話中,我們見證了對人類與破碎、重建之間複雜關係的啟示性探索。從驅動我們數位加速的原始矽晶圓,到同一個技術社會所施加的身體畸形恐懼症的私密創傷,這兩位具遠見的藝術家闡明了一個深刻的真理:我們與現實最真實的連結,恰恰在於我們挑戰那些感知存在的框架之時浮現。
參展藝術家
- Jiwon Kim (1998年生於南韓):2023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學部油畫系,2025年取得同校大學院造形研究科碩士學位,主修油畫。目前活躍於南韓與日本之間。她的藝術實踐源於對審美標準的無聲社會壓力及由此產生的自我審查循環——這場掙扎逐漸導致飲食失調、自我厭惡,並將她的自然外貌內化為一種情結。經歷多年由這些不安全感引起的痛苦後,她對美產生了強迫性的思維模式,這成為她創作的基礎。最初,她直接表達源於情結的焦慮、痛苦與折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她不再僅僅將強迫性的壓力視為需要逃避或避免的東西,而是選擇擁抱這種匱乏狀態,並將其昇華為藝術。透過這個過程,她將藝術創作視為自我接納的修煉與一種宣洩。在實踐中,金氏探索個人情結中的驅動力與潛在可能性,試圖透過作品解開它們。此外,她的研究旨在闡明與美相關的強迫觀念如何在創作行為中得到解決與具象化。
- 淵上直人 (1995年生於日本):1995年生於兵庫縣神戶市,2018年畢業於關西大學工學部物理・應用物理學科。曾在富士通有限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後於2021年離職,追求藝術家生涯。他從微觀視角創作,探索物質世界的結構與特性及其與人類的關係,專注於構成世界基本要素的原子與分子等元素。微觀世界中出現的現象與原理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技術、科學、化學、生物學與醫學等領域。然而,這些現象與原理往往與人類直覺相悖,並引導至詮釋的哲學領域。他著迷於構成世界組件的驚人奇異性,以及對我們所處現實真實本質的好奇心,促使他研究量子物理學,這成為他藝術實踐的起點。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Between the Fragments
地點: JPS Gallery (東京),日本東京都澀谷區神宮前6-27-4 東武第二大樓 1樓 (郵編 150-0001)
開幕酒會: 2025年5月2日(星期五),下午5時至8時
展覽期間: 2025年5月3日至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