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蕾克·萊芙莉:從《花邊教主》明星到好萊塢權力玩家——遊走於名聲、家庭與爭議之間

2025-05-01 13:21
Blake Lively
Blake Lively in The Shallows (2016)

深入探討這位女演員、導演暨企業家的生涯旅程,包含她的代表性角色、Met Gala 的輝煌時刻、商業投資、與萊恩·雷諾斯的家庭生活,以及近期《以我們告終》的風波。

布蕾克·萊芙莉——現代好萊塢的多元明星

布蕾克·萊芙莉(Blake Lively)是當代好萊塢中一位傑出且持久的人物。她的生涯軌跡見證了她從青少年電視紅星,蛻變為多才多藝的女演員、新銳導演、精明的企業家,以及毋庸置疑的時尚指標。她能夠保持高度關注度,成功駕馭事業轉型、備受矚目的婚姻,以及近期的頭條爭議,在在凸顯了她遠超銀幕形象的多元事業。萊芙莉不僅僅是一位女演員;她體現了現代好萊塢的權力玩家形象,擁有一個多元且不斷擴展的事業版圖,展現出在變化迅速的行業中建立持久品牌的策略性眼光。

好萊塢的開端:演藝世家與早期足跡

布蕾克·艾蘭德·布朗(Blake Ellender Brown)於 1987 年 8 月 25 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塔扎納社區,她進入了一個早已沉浸在娛樂產業的世界。她的父親厄尼·萊芙莉(Ernie Lively,本姓 Brown)是一位演員兼導演,而母親伊蓮·萊芙莉(Elaine Lively,本姓 McAlpin)則是一名星探。家族姓氏「萊芙莉」是專業藝名,布蕾克本人的名字則是為了紀念她祖母的兄弟。她是五個孩子中最年幼的,包括哥哥艾瑞克以及來自母親前次婚姻的同母異父手足——羅莉、蘿蘋和傑森,他們全都投身演藝事業。這種無所不在的行業氛圍塑造了她的成長過程;年幼的布蕾克並非交給保姆照顧,而是經常跟隨父母參加他們教授的表演課程。她後來回憶道,觀察父母教學幫助她學習了基本功,並為自己最終的職業生涯建立了信心。

儘管她自己早期另有抱負,但這種對家族事業的深度沉浸,使得演藝生涯似乎幾乎是命中註定。她的職業首秀是在 10 歲時,於 1998 年由她父親執導的電影《睡魔》(Sandman)中飾演一個她自稱的「小角色」——牙仙子崔西(Trixie the Tooth Fairy)。然而,在青少年時期,萊芙莉表達了強烈希望就讀史丹佛大學的願望,最初對於專業從事演藝工作並不感興趣。她就讀於伯班克高中,並於 2005 年畢業,在校期間,她在學業之外展現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參與度,曾擔任班長、啦啦隊長,也是冠軍合唱團的成員。這些活動暗示了她內在的驅動力和在公眾領域的自在感,這後來體現在她多元的職業追求中。正是在高中時期,在哥哥艾瑞克的敦促下(他請自己的經紀人安排她去試鏡),通往演藝的道路才開始穩固下來。

突破性角色:《牛仔褲的夏天》

在高中三年級和四年級之間的暑假,布蕾克·萊芙莉獲得了將她推向公眾視野的角色:在 2005 年的電影《牛仔褲的夏天》(The Sisterhood of the Traveling Pants)中飾演布莉姬·佛里蘭(Bridget Vreeland)。選角過程本身就暗示了她天生適合這個角色;據報導,她僅僅是留下了一張自己的照片,並未經過正式試鏡,就獲得了這個角色,顯示她具備了製片人為這位充滿活力、自信的足球員角色所設想的特質。

在青少年時期拍攝完自己的戲份後,萊芙莉回到伯班克高中完成四年級學業,試圖在她 burgeoning 的事業中維持正常生活的樣貌。《牛仔褲的夏天》改編自暢銷小說,講述了四個好朋友因一條有魔力的牛仔褲而緊密相連的故事。萊芙莉對複雜且情感豐富的布莉姬的詮釋,引起了觀眾和評論家的共鳴。這次演出標誌著她真正意義上的大銀幕首秀,並成為一個重要的跳板。她的表現為她贏得了青少年票選獎「電影突破女演員」的提名,證明了她的才華,並為未來的機會打開了大門。這部電影的成功,以及她在群體演員中的突出表現,將她介紹給了更廣泛的觀眾,並為她下一個重要的職業里程碑鋪平了道路。她後來在 2008 年上映的續集《牛仔褲的夏天2》(The Sisterhood of the Traveling Pants 2)中再次飾演了這個角色。

電視偶像:瑟琳娜·凡·德·伍德森與《花邊教主》

雖然《牛仔褲的夏天》提供了跳板,但真正奠定布蕾克·萊芙莉家喻戶曉地位和文化符號的是她在 CW 電視台劇集《花邊教主》(Gossip Girl)中飾演的瑟琳娜·凡·德·伍德森(Serena van der Woodsen)。該劇於 2007 年 9 月首播,改編自西西莉·馮·齊格薩(Cecily von Ziegesar)的同名小說系列,並迅速引起轟動。萊芙莉最初有所猶豫,她已經推遲了一年大學入學,並打算拒絕這個角色以最終追求學業。據報導,她是因獲得了可以在拍攝期間兼顧大學學業的保證(但顯然並未實現)而被說服。

這個決定標誌著她對演藝事業的明確投入,而這個選擇很快就被該劇的爆炸性成功所驗證。《花邊教主》共播出六季,於 2012 年 12 月完結,成為一代人的文化現象定義。萊芙莉對瑟琳娜——這位迷人、叛逆、毫不費力地時尚的上東區「it girl」——的詮釋成為了經典。瑟琳娜被譽為時尚與青春叛逆的縮影,深刻影響了潮流趨勢,並確立了萊芙莉本人作為主要時尚偶像的地位。在這樣一個高度風格化的角色中持續曝光,為她自身的時尚感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台,為她日後成為紅毯常客和 Met Gala 女王奠定了基礎。

這個角色帶來了巨大的名聲和認可,包括多個青少年票選獎。有報導指出,在後幾季中,她每集的片酬達到了相當可觀的數字,反映了她對該劇成功的核心重要性。雖然這部劇讓她聲名大噪,但後來有些評論認為她的表現偶爾被同劇演員蓋過風頭,而萊芙莉本人據報也覺得這個角色的某些方面「有所妥協」。儘管如此,她所飾演的瑟琳娜·凡·德·伍德森仍然是一個里程碑式的電視角色,與她的成名之路密不可分。

《花邊教主》後的電影事業:展現多樣性

即使在主演《花邊教主》期間,布蕾克·萊芙莉也積極尋求電影角色,經常在劇集拍攝空檔參與電影製作,這顯示了她早期就渴望建立多元化的電影作品集。在劇集結束後,她致力於展現自己超越瑟琳娜迷人形象的表演範圍。她的電影作品揭示了她有意識地嘗試不同類型和複雜角色的努力。

早期的角色包括 2006 年的青少年喜劇《錄取通知》(Accepted),即使電影本身評價褒貶不一,她的表現仍獲得讚譽,並為她贏得了 Hollywood Life 頒發的「突破獎」。在《貓王與安娜貝爾》(Elvis and Anabelle)(2007)中,她飾演一位患有暴食症、渴望成為選美皇后的人,這個角色需要透過減重進行顯著的身體轉變。

她在《花邊教主》之後的職業生涯中,接演了越來越重要且具挑戰性的角色。她參演了班·艾佛列克備受好評的犯罪驚悚片《竊盜城》(The Town)(2010),飾演克莉絲塔·考夫林(Krista Coughlin)。2011 年,她在超級英雄電影《綠光戰警》(Green Lantern)中飾演卡蘿·費里斯(Carol Ferris),與未來的丈夫萊恩·雷諾斯演對手戲。奧利佛·史東的《野蠻告白》(Savages)(2012)中,她飾演 ‘O’,一位周旋於兩個大麻種植者和一個販毒集團之間的女性。

一個重要的領銜主演角色來自於《時空永恆的愛戀》(The Age of Adaline)(2015),片中她飾演一位在事故後停止衰老的女性,探討了愛、失去與時間的主題。這部電影需要跨越不同時代的優雅演繹。在緊張刺激的生存驚悚片《絕鯊島》(The Shallows)(2016)中,她證明了自己獨挑大樑的能力,飾演南希(Nancy),一位被困並遭大白鯊獵殺的衝浪者。這個對體能要求極高的角色因展現了她在銀幕上的力量和韌性而獲得讚譽。同年,她參演了伍迪·艾倫的《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並主演了心理劇情片《你是我眼中的世界》(All I See Is You),飾演吉娜(Gina),一位失明女性在重獲視力後生活和婚姻發生巨大變化的故事。

2018 年,她在保羅·費格執導的黑色喜劇懸疑片《失蹤網紅》(A Simple Favor)中,與安娜·坎卓克搭檔,飾演神秘莫測、風格獨具的艾蜜莉·尼爾森(Emily Nelson),貢獻了一次令人難忘的表演。這個角色以其冷酷、操縱性的能量而備受讚譽,成為她最受熱議的表演之一。她接著在《追殺艾娃》(The Rhythm Section)(2020)中進一步探索了具挑戰性的領域,飾演一位在家人遇害後尋求復仇的女性。這種持續選擇多元項目的做法,突顯了她希望被認可為嚴肅且多才多藝演員的明確策略。她的製片野心也很明顯,像《丈夫的秘密》(The Husband’s Secret)這樣的項目據報正在開發中,並由她擔任執行製片人。

鏡頭之後及更多:導演與創業

布蕾克·萊芙莉展現了超越表演的雄心,將事業版圖擴展至導演和創業領域,尋求更大的創作控制權和商業所有權——這或許受到了她家族多元行業背景的影響。她在 2021 年 11 月執導了泰勒絲(Taylor Swift)歌曲《我敢打賭你想著我》(I Bet You Think About Me)的音樂錄影帶,完成了她的導演處女作。該項目獲得了美國鄉村音樂學院獎年度音樂錄影帶的提名,展示了她的視覺敘事才華。繼此成功之後,2022 年宣布了她的劇情長片導演處女作:改編自布萊恩·李·歐麥利(Bryan Lee O’Malley)的圖像小說《秒速》(Seconds),劇本由備受讚譽的導演艾德格·萊特(Edgar Wright)執筆。

利用她的名人地位和對優質產品的興趣,萊芙莉進軍飲料行業。她創立了 Betty Buzz,一個高級無酒精氣泡調飲系列,其推出理念是飲品應與食品達到同樣的高標準。該品牌強調使用乾淨、真實的成分,如新鮮果汁,並避免人工添加物。品牌名稱「Betty」具有個人意義,是為了紀念她的祖母和阿姨。隨後,她推出了 Betty Booze,提供高級罐裝酒精雞尾酒。儘管萊芙莉表示喝酒並非她個人的「喜好」,但她基於多年來為朋友和家人調製的飲品開發了 Betty Booze 的配方,優先考慮風味和優質成分。此舉突顯了一種務實的商業頭腦,即識別出市場對精緻即飲選項的需求,並將其與個人消費習慣區分開來。這兩個品牌都進行了積極的市場行銷,包括配合《以我們告終》上映舉辦的花卉主題快閃店,以及合作夥伴關係,例如被納入公主郵輪的高級飲品系列。早期的創業嘗試包括生活風格品牌 Preserve,另有報導指出,一個名為 Blake Brown 的潛在護髮系列可能即將推出。

個人生活:婚姻、母職與隱私

在專業領域之外,布蕾克·萊芙莉也應對著備受矚目的個人生活,主要圍繞著她與加拿大演員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的婚姻以及他們不斷壯大的家庭。這對夫婦在拍攝《綠光戰警》時相識,並於 2012 年 9 月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附近舉行了私人婚禮。他們育有四個孩子:女兒詹姆絲(James,生於 2014 年 12 月 16 日)、伊妮絲(Inez,生於 2016 年 9 月 30 日)、貝蒂(Betty,生於 2019 年 10 月 4 日),以及一個兒子奧林(Olin,生於 2023 年初,名字於 2024 年 7 月公開確認)。

他們的大女兒詹姆絲是為了紀念雷諾斯的父親而命名,他在她出生後不久去世,但有機會見到孫女。這個家庭與全球流行巨星泰勒絲保持著密切的友誼,據報導泰勒絲是詹姆絲的教母。泰勒絲以獨特的方式將孩子們融入她的作品中:詹姆絲的聲音出現在泰勒絲《舉世盛名》(Reputation)專輯中的歌曲《華麗》(Gorgeous)的開頭。此外,泰勒絲透過她《美麗傳說》(Folklore)專輯中同名歌曲《貝蒂》(Betty)揭曉了他們第三個女兒的名字,該歌曲的歌詞中也提到了詹姆絲和伊妮絲。

萊芙莉和雷諾斯塑造了一個融合了親民育兒軼事的公眾形象——雷諾斯經常幽默地談論擁抱四個孩子家庭的「混亂」,萊芙莉也分享過一些片段,如伊妮絲據稱的「黑暗面」或「狡黠」個性——同時也堅定地保護孩子們的隱私。尤其是萊芙莉,曾公開反對狗仔隊拍攝她的孩子,稱其「令人不安」。他們策略性地管理著家庭敘事,運用幽默和透過可信賴的渠道(如泰勒絲的音樂)控制信息發布,展現了對現代名人與媒體互動的深刻理解。

時尚指標:Met Gala 的輝煌與風格影響力

布蕾克·萊芙莉的影響力顯著延伸至時尚領域,她被廣泛視為時尚指標。這一點在著名的 Met Gala(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紅毯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她多次出席這項盛會,成為最受期待的人物之一。她的亮相展現了非凡的演變和將時尚作為一種表演藝術的策略性運用,經常精心將華麗的禮服與年度主題相匹配。

她的 Met Gala 之旅始於 2008 年的「超級英雄:時尚與幻想」主題,當時她身著一襲優雅的 Ralph Lauren 黑色無肩帶羽毛裙擺禮服。隨後幾年出現了更大膽的選擇:2009 年一件引人注目的藍色高衩 Versace 禮服,2011 年一件希臘風格的 Chanel 洋裝,以及 2013 年為「龐克:從混亂到時裝」主題選擇的更具前衛風格的層疊式 Gucci 禮服。

到了 2014 年(主題:「查爾斯·詹姆斯:超越時尚」),她那件腮紅色的亮片 Gucci 禮服散發著舊好萊塢的魅力,鞏固了她作為 Met Gala 明星的地位。2016 年(主題:「手作工藝與機器:科技時代的時尚」),懷著第二胎的她穿上了一件飄逸的粉色 Burberry 禮服,飾有花卉貼花,因其童話般的質感以及顏色與活動地毯的和諧搭配而備受矚目。

隨後幾年,憑藉著令人驚嘆的 Atelier Versace 作品,她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 2017 年的「川久保玲」主題中,她穿著一件驚豔的金色禮服,過渡到戲劇性的藍色羽毛拖尾。2018 年(主題:「天賜美體:時尚與天主教意象」),她以一襲極其精緻、富麗堂皇的深紅色與金色禮服亮相,配有鑲嵌珠寶的馬甲和巨大的刺繡拖尾,據報導製作耗時超過 600 小時,並搭配了光環般的頭飾。

然而,她最具標誌性的 Met Gala 時刻可以說發生在 2022 年,當時她擔任「在美國:時尚選集」活動的聯合主席,著裝要求為「鍍金魅力」。她身著一件靈感來自紐約市建築(如帝國大廈)的銅色 Atelier Versace 禮服抵達現場,在紅毯中途,助手們展開她腰間的一個巨大蝴蝶結,將禮服的拖尾變成了層疊的氧化藍綠色調,呼應自由女神像的銅綠,令旁觀者驚嘆不已。這套造型,配上呼應自由女神像皇冠的頭飾以及拖尾上來自大中央車站的星座細節,被譽為主題著裝的傑作,並被評為 2022 年最具影響力的名人時尚時刻。這些精心設計、充滿敘事性的亮相,鞏固了時尚作為萊芙莉公眾身份關鍵支柱的地位,被策略性地用來製造話題並強化她的一線明星地位。

近期焦點:《以我們告終》上映與爭議

2024 年,布蕾克·萊芙莉在備受期待的電影改編作品《以我們告終》(It Ends With Us)中飾演莉莉·布魯(Lily Bloom),該片改編自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的暢銷小說。她同時也擔任該片的執行製片人,該片由賈斯汀·巴爾多尼(Justin Baldoni)執導並共同主演,飾演萊爾·金凱德(Ryle Kincaid)。電影探討了家庭暴力和情感虐待等敏感主題,取材自胡佛自身的經歷。

然而,電影的上映被重大的爭議以及兩位主角之間衝突的報導所籠罩。在宣傳期間,關於萊芙莉和巴爾多尼之間不和的傳聞浮出水面。有報導指出,在後期製作期間出現了「裂痕」,可能涉及對電影最終剪輯權的爭議。萊芙莉也因電影宣傳活動中處理敏感主題的方式而受到一些批評。

情況在 2024 年末至 2025 年初急劇升級。萊芙莉指控在拍攝期間遭受了巴爾多尼的性騷擾,並忍受了他所製造的敵意工作環境。她的指控包括不當的性評論和侵犯界限的行為,例如巴爾多尼據稱即興添加接吻場景。據報導,在製作期間曾舉行了一次涉及萊芙莉、巴爾多尼和萊恩·雷諾斯的會議,以解決這些擔憂。

2024 年 12 月,萊芙莉向加州民權部提出了正式投訴。隨後,在 2024 年 12 月底或 2025 年 1 月初,她向聯邦法院對巴爾多尼提起了訴訟。她的訴訟不僅指控騷擾,還指控巴爾多尼及其團隊精心策劃了一場「抹黑機器」或「社會操縱」運動,以報復她公開談論涉嫌的不當行為,從而損害她的聲譽。

巴爾多尼強烈否認萊芙莉的指控,稱其為「絕對虛假」、「駭人聽聞」和「蓄意煽情」。他的法律團隊反駁稱,萊芙莉威脅要退出製作和宣傳,除非她獲得創意控制權,實際上是試圖排擠巴爾多尼。巴爾多尼也採取了自己的法律行動,於 2024 年 12 月就《紐約時報》對此事的報導提起了誹謗訴訟。2025 年 1 月,他對萊芙莉、萊恩·雷諾斯及其公關提起了 4 億美元的民事訴訟,指控其敲詐、誹謗和侵犯隱私。他的律師將萊芙莉收集證據的努力描述為毫無根據的「釣魚式調查」。這場複雜且高度公開的法律戰,對萊芙莉通常精心管理的公眾形象構成了重大挑戰,而她在這個充滿爭議的項目中同時擔任女主角和執行製片人的雙重角色,更使情況變得複雜。

布蕾克·萊芙莉的職業生涯代表了現代好萊塢一個引人入勝的發展軌跡。從她出身於演藝世家的童星開始,憑藉《牛仔褲的夏天》和《花邊教主》的標誌性地位崛起為青少年明星,進而成為一位多才多藝的電影演員、新銳導演、憑藉其 Betty Buzz 和 Betty Booze 品牌取得成功的企業家,以及全球公認的時尚力量,尤其以其驚豔的 Met Gala 造型而備受讚譽。

她的旅程體現了當代名人的典型模式:利用最初的名氣打造一個多平台的品牌,涵蓋更大的創意控制權、商業所有權和顯著的文化影響力。她成功應對了伴隨名譽而來的嚴格審視,管理著一個在親和力(尤其是在與萊恩·雷諾斯的家庭生活方面)與堅決捍衛個人隱私之間取得平衡的公眾形象。

儘管她多元化的專業版圖持續擴展,萊芙莉目前正因圍繞《以我們告終》製作的持續法律糾紛而面臨重大的公眾挑戰。這一狀況突顯了在娛樂行業內運作的權力人物所涉及的複雜性和高風險。儘管存在當前的動盪,布蕾克·萊芙莉仍然是一位堅韌且具有影響力的人物,她在演藝、時尚和商業領域的持久影響力預示著,無論在銀幕內外,都還有更多篇章等待展開。

Blake Lively
Blake Lively in The Town (2010)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