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冠軍小說《One Second After》,以其對電磁脈衝(EMP)攻擊的寫實描繪及其對美國社會造成的毀滅性後果而聞名,現正被改編成電影。該書由作家威廉·佛斯辰(William R. Forstchen)撰寫,細膩地呈現了電磁脈衝在短短一秒內摧毀整個美國的驚人力量。
故事背景設定在北卡羅來納州寧靜的山區,《One Second After》圍繞著大學教授兼退役軍官約翰·馬瑟森(John Matherson)展開。一場突如其來的電磁脈衝攻擊瞬間癱瘓了美國,摧毀了國家的電網,導致飛機從空中墜落,通訊系統失靈,現代交通工具也無法使用。在這場災難中,社會秩序迅速瓦解,數百萬人受困,絕望的倖存者湧上公路。約翰必須挺身而出,保護家人,並帶領他關係緊密的社區,在這個驟然倒退回黑暗時代的世界中,共同應對混亂局面並做出攸關生死的抉擇。
這部描寫韌性、犧牲與生存的寫實故事,將由MPI Original Films(曾製作《Motherland》、《Pinball: The Man Who Saved the Game》)與Startling Inc.(參與製作《權力遊戲》、《龍之家族》)聯手搬上大銀幕。劇本由科幻編劇界傳奇人物J.邁克爾·斯特拉日恩斯基(J. Michael Straczynski,作品包括《陌生的孩子》、《超感8人組》、《Jeremiah》、《巴比倫五號》)執筆,原著作者佛斯辰則擔任執行製作人。導演一職則由屢獲殊榮的特技協調員兼第二攝製組導演史考特·羅傑斯(Scott Rogers,近期參與《Tron: Ares》、《捍衛任務4》)首次擔綱。
佛斯辰長期以來被視為電磁脈衝技術領域的頂尖專家,曾為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營機構提供諮詢,並在全美各地的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認為,美國遭受電磁脈衝武器襲擊的威脅,是國家生存面臨的最大單一危險。他強調電力是現代社會的基石,所有事物都建立在電氣化的基礎之上。
《One Second After》的成功催生了三部續集,每一部都根植於美國本土遭受電磁脈衝襲擊後社會將如何演變的冷酷事實,進行了虛構性的探討。
據悉,該電影預計將於今年九月在保加利亞開始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