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聖艾夫斯將舉辦藝術家艾米莉亞·斯卡努利特的個人大展

2025-08-01 04:11
Emilija Škarnulytė
Emilija Škarnulytė, Æqualia 2023. Courtesy of the artist. Commissioned by Canal Projects and the 14th Gwangju Biennale

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即將舉辦立陶宛裔藝術家兼電影導演艾米莉亞·斯卡努利特(Emilija Škarnulytė)的作品展。本次展覽將全面回顧斯卡努利特的藝術實踐,她將紀錄片手法與思辨性敘事相融合,探索深層時間、不可見的權力結構以及神話與科技之間的碰撞。

斯卡努利特的作品常常從一位「未來考古學家」的視角出發,細緻探尋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遺跡。她的影像及裝置藝術使觀者得以進入那些通常無法觸及的場所,如冷戰時期的軍事基地、已停用的核電廠以及深海數據儲存設施。這些地點被呈現為人類文明的遺物——一個技術進步帶來了環境破壞與人類犧牲等遺產的文明。在這些探索中,藝術家本人有時會化身為一個神話中的混合生物(半人半鳥的賽壬與怪物奇美拉的結合體),悠游於這些充滿深刻意味的空間之中。

本次展覽還將展出連結個人經歷與地緣政治的作品。在影片《阿爾多納》(Aldona,2013年)中,斯卡努利特記錄了她因車諾比核事故而失明的祖母。影片跟隨祖母在立陶宛一處廢棄的蘇聯時代雕塑公園中觸摸雕塑,追溯充滿爭議的過去。這部作品將藝術家更宏大的主題關懷置於一個親密而家庭化的脈絡之中。

另一件重要作品《Æqualia》(2023年)則體現了她對生態批判和神話創造的投入。作為近期三部曲的一部分,這部影片將藝術家描繪成一個在亞馬遜流域悠游的後人類存在。透過在自然奇觀與工業開採並存的索利蒙伊斯河與內格羅河交匯處進行拍攝,斯卡努利特在喚起神話、時間與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同時,也指出了資本對該地區生態的破壞力。

此外,展覽還將呈現藝術家在聖艾夫斯的波斯米爾工作室(Porthmeor Studios)駐留期間創作的16毫米膠卷新作《特爾斯達》(Telstar,2025年)。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斯卡努利特考察了康瓦爾郡的多個地點,從新石器時代的立石和石棚,到古恩希利衛星地面站。影片將古代史與太空時代的技術樂觀主義並置,在單一的地理區域內壓縮了廣闊的時間跨度。

泰特聖艾夫斯的展陳將被設計成一系列大型沉浸式環境。建築結構將被用來提供觀看影像的多種視角,並輔以玻璃雕塑和燈箱。本次展覽由泰特聖艾夫斯館長安妮·巴洛(Anne Barlow)與助理策展人達拉·麥克埃利戈特(Dara McElligott)共同策劃。展期預計為2025年12月6日至2026年4月12日。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