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西德雜誌馬丁西德雜誌
字型調整器Aa
  • 電影
  • 電視節目
  • 藝術
  • 音樂
  • 技術
  • 劇院
  • 書籍
  • 科學
  • 繁體中文
    •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日本語
    • Română
    • Deutsch
    • Italiano
    • 简体中文
    • 한국어
    • Português (BR)
    • Português (PT)
    • Polski
    • Türkçe
    • Русский
    • Tiếng Việt
    • Dansk
字型調整器Aa
馬丁西德雜誌馬丁西德雜誌
搜尋
  • 刊登廣告
  • 聯絡人聯絡人
Follow US
© 馬丁西德雜誌。版權所有
藝術

Jackie Lam(又名 009)以個展〈相遇〉回歸 JPS Gallery Hong Kong:一場關於靜默連結的沉思

Jackie Lam a.k.a. 009
Jackie Lam a.k.a. 009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記者兼藝術家(攝影師)。MCM 藝術版編輯。
跟隨:
2025-09-04 12:43
Share

JPS Gallery Hong Kong 推出 Jackie Lam(藝名 009)的個展〈相遇〉。展覽把白盒子空間重新校準為「慢速觀看」與「敘事暗示」的場域,集中呈現藝術家標誌性的「宇宙旅者」:這些匿名人物穿行於極簡而充盈光線的場景中,彷彿觀者探索內在地景時的分身。作品不預設單一解讀,而是鼓勵投射與辨識,在螢幕主導的時代將「注意力」視為一種關懷的實踐。

整體陳設被構想為銜接塵世與天穹的寧靜門檻。海洋性的氣息——在藝術家感知中至為關鍵——引導色調與動線的鋪陳,指向思索而非逃逸:空間宛如一座「發光的港灣」,讓旅人與觀看者共享同一條不疾不徐的地平線。在這座「沉默的建築」裡,脆弱被重新定義為溝通的工具,被作品或他者「看見」的經驗因而具有撫慰與修復的力量。

Lam 的視覺語彙交織日本漫畫與歐洲現代主義的譜系,以俐落的輪廓與飽和而克制的色彩建立畫面。「009」不僅是署名,也可視為方法論的提示:把敘事衝動蒸餾為原型,並以設計的紀律反覆打磨。於是形成了人物中心的圖像語言——簡鍊、富於情感、開場即明晰——既保留密度,也避免滑向感傷。

Jackie Lam 1979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 First Institute of Art and Design。成為全職插畫家與漫畫家之前,他曾任玩具設計師與主題樂園設計師,這段歷練淬煉了他對尺度、輪廓與觀展動線「編舞」的敏感。2009 年出版插畫集《Drawin9 Life》。除繪畫之外,他亦將筆下角色發展為藝術玩具,其中「小太空人『Unio』」在亞洲廣受歡迎;跨媒材的實踐轉化為本次展出作品更鮮明的雕塑感與敘事清晰度。

歸根究柢,〈相遇〉提出的命題相當明確:當畫面主角被有意維持為匿名,具體性便由觀者補足。Lam 借助這種匿名性,搭建出兼具普遍性與非模板化的場景,把姿勢、目光、距離等最小的身體語言置於相遇的核心。展覽由此溫和地捍衛「安靜」的公共價值——連結,往往誕生於注意力被妥善守護之處。

展覽資訊:JPS Gallery(香港),香港中環士丹頓街 88–90 號 地下
開幕酒會:2025 年 9 月 11 日(星期四)17:00–20:00
展期:2025 年 9 月 12 日至 10 月 11 日(9 月 17–22 日休館)

Jackie Lam a.k.a. 009
Jackie Lam a.k.a. 009
標籤展覽藝術香港
分享本文
電子郵件 複製連結 列印
上一篇文章 Shorts In-Session American Documentary、UFO 與 Bird Street 將第二屆《Shorts In-Session》帶到 Camd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CIFF),聚焦正在打磨的短片專案
下一篇文章 Vikkstar, Aloe Blacc and Sickick - Lonely Together Sickick、Vikkstar 與 Aloe Blacc 攜手推出〈Lonely Together〉——為音樂節尺度與演算法觸及而生的 EDM×流行跨界單曲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薰香花朵凜然綻放
Netflix新動畫《薰香花朵凜然綻放》探討社會分歧
電視節目 電視系列
Hexstrike-AI
Hexstrike-AI:自主零日漏洞利用的黎明
技術
JUPITER Supercomputer
歐洲以「JUPITER」超級電腦邁入百億億次時代
技術
Are We Living in a Simulation?
我們活在一場模擬裡嗎? 尼克・博斯特羅姆的「三難困境」與梅爾文・沃普森的「資訊動力學」
科學

更多來自「馬丁西德雜誌」

Installation view: Donald Moffett: Snowflake, Alexander Gray Associates, New York, 2025
藝術

唐納德・莫菲特 Snowflake 於 Alexander Gray Associates:在抽象語境中檢視政治指涉

Max Hooper Schneider, Anode Garden, 2025.

Courtesy the artist, Maureen Paley and Francois Ghebaly. Photo by Paul Salveson.
藝術

Max Hooper Schneider:〈Scavenger〉於 125 Newbury 發表,標誌藝術家在紐約的首次個展

Onyeka Igwe, our generous mother 2025. © Onyeka Igwe
藝術

泰特不列顛美術館「Art Now」呈現 Onyeka Igwe 的 our generous mother

Joel Longenecker, As Crows Fly, 2020, oil and acrylic on wood, 72 x 64”
藝術

68王子街畫廊新展登場,探索風景與視角的轉換

Antony Gormley
藝術

安東尼·葛姆雷將於首爾兩地舉辦個展《Inextricable》

Opening reception of Indian Theater: Native Performance, A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since 1969, June 24th 2023. Hessel Museum of Art, Center for Curatorial Studies, Bard College, Annandale-on-Hudson, NY. Photo: Karl Rabe, 2023.
藝術

Eric-Paul Riege 的 ojo|-|ólǫ́:以博物館檔案視角重訪迪內織造

Halley Zien: Et tu, Bubaloo?
藝術

《纖維結構 III:焦慮與希望》——切爾西 L’Space 畫廊呈現兼具政治性與個人色彩的纖維藝術

Owusu-Ankomah, Microcron Begins No. 16, 2013. Acrylic on canvas, 180 x 280 cm. Photo copyright, Joachim Fliegner. Courtesy October Gallery
藝術

十月畫廊將舉辦奧烏蘇-安科馬遺作展

Peter Doig
藝術

彼得・多伊格《音樂之屋》將於蛇形藝廊南館開幕

Tara Denny
藝術

塔拉·丹尼的《永久標記》將於格特魯德玻璃屋開幕

American Artist, The Monophobic Response (film), 2024 (still). Two-channel video installation. Courtesy the artist; Commonwealth and Council, Los Angeles; and LABOR, Mexico City
藝術

麻省理工學院利斯特視覺藝術中心將呈獻美國藝術家於新英格蘭的首次個展

Ulrich von Schroeder
風格

邦瀚斯香港秋拍呈獻烏爾里希・馮・施羅德重要喜馬拉雅藝術珍藏

公司簡介
  • 關於 「馬丁希德雜誌」
  • 聯絡 MCM TW
  • 刊登廣告
  • 工作機會
  • 與我們合作
  • 團隊成員
倫理
  • 道德聲明
  • 出版原則
  • 多樣性政策
  • 矯正政策
  • 回饋政策
  • 員工多樣性
電子報
馬丁西德雜誌馬丁西德雜誌
  • 版權
  • Cookie Policy (AU)
  • Cookie Policy (BR)
  • Cookie Policy (CA)
  • Cookie Policy (EU)
  • Cookie Policy (UK)
  • Cookie Policy (ZA)
  • Opt-out preferences
  • Privacy Statement (AU)
  • Privacy Statement (BR)
  • Privacy Statement (CA)
  • Privacy Statement (EU)
  • Privacy Statement (UK)
  • Privacy Statement (US)
  • Privacy Statement (ZA)
  • 免除責任
  • 條款與細則
  • 法律提述
Martin Cid Magazine
管理您的隱私

為了提供最佳體驗,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使用 cookies 等技術儲存和/或存取裝置資訊。 同意這些技術將允許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處理個人資料,例如本網站上的瀏覽行為或唯一 ID,並顯示 (非) 個人化廣告。 不同意或撤回同意,可能會對某些特性和功能造成不利影響。

點選下方同意上述內容或進行細部選擇。 您的選擇將僅適用於本網站。 您可以使用 Cookie 政策上的切換鍵,或按一下畫面底部的管理同意書按鈕,隨時變更您的設定,包括撤回您的同意書。

功能性 永遠活躍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使用訂戶或使用者明確要求的特定服務的合法目的,或為了透過電子通訊網路進行通訊傳輸的唯一目的而絕對必要的。
偏好設定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儲存訂閱者或使用者未要求的偏好設定的合法目的所必需。
統計資料
專門用於統計目的的技術儲存或存取。 僅用於匿名統計目的的技術儲存或存取。 在沒有傳票、您的網路服務供應商自願遵守或第三方提供額外記錄的情況下,僅為此目的儲存或檢索的資訊通常無法用來識別您的身份。
行銷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建立使用者檔案以傳送廣告,或為了類似行銷目的而追蹤使用者在某個網站或跨幾個網站的情況。
統計資料

行銷

特點
永遠活躍

永遠活躍
管理選項 Manage services 管理 {vendor_count} 供應商 閱讀更多關於這些用途的資訊
管理選項
{title} {title} {title}
Martin Cid Magazine
管理您的隱私
為提供最佳體驗,我們使用 Cookie 等技術儲存和/或存取裝置資訊。 同意這些技術將允許我們在本網站上處理瀏覽行為或唯一 ID 等資料。 不同意或撤回同意,可能會對某些特性和功能造成不利影響。
功能性 永遠活躍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使用訂戶或使用者明確要求的特定服務的合法目的,或為了透過電子通訊網路進行通訊傳輸的唯一目的而絕對必要的。
偏好設定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儲存訂閱者或使用者未要求的偏好設定的合法目的所必需。
統計資料
專門用於統計目的的技術儲存或存取。 僅用於匿名統計目的的技術儲存或存取。 在沒有傳票、您的網路服務供應商自願遵守或第三方提供額外記錄的情況下,僅為此目的儲存或檢索的資訊通常無法用來識別您的身份。
行銷
技術儲存或存取是為了建立使用者檔案以傳送廣告,或為了類似行銷目的而追蹤使用者在某個網站或跨幾個網站的情況。
統計資料

行銷

特點
永遠活躍

永遠活躍
管理選項 Manage services 管理 {vendor_count} 供應商 閱讀更多關於這些用途的資訊
管理選項
{title} {title} {title}
歡迎回來

登入您的帳戶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