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飯店愛搞鬼》登陸 Netflix,集結《瑞克和莫蒂》創作才華打造全新動畫恐怖喜劇

這間飯店愛搞鬼
Anna Green
Anna Green
Anna Green 是 MCM 的撰稿人。她出生於...

Netflix 今日首播《這間飯店愛搞鬼》,這是一部融合了恐怖、喜劇與家庭戲劇元素的全新成人動畫影集。該劇集結了強大的創作陣容,由一群以《瑞克和莫蒂》及《廢柴聯盟》等具文化影響力作品聞名的編劇與製作人團隊打造。第一季共 10 集,劇情圍繞著為一群「永久房客」經營飯店所面臨的營運挑戰,為當代動畫領域帶來了獨特新穎的風格。

充滿「靈」感的設定:家庭、事業與永久房客

《這間飯店愛搞鬼》的敘事基礎建立在個人危機與超自然現象的交會點上。故事主角凱瑟琳是一位剛離婚的單親媽媽,為了尋求新生活,她繼承了已故且疏遠的哥哥奈森留下的安德威爾飯店。當她帶著兩個孩子班和艾絲特搬進去後,才發現這份遺產遠比一紙房產契約複雜得多。這間飯店不僅老舊,還鬧鬼得非常厲害,而她過世的哥哥現在正是眾多幽靈房客之一。

這個開端確立了影集的核心衝突,將悲傷與兄妹情感的和解,與在超自然環境中創業的實際且混亂的需求交織在一起。這家人試圖經營一間正常運作的飯店,卻不斷受到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房客們的干擾與阻礙,從而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敘事框架,探索與恐怖事物共存的平凡現實。

影集以活著的弗里林一家和他們的幽靈親戚為中心,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應對飯店的奇異現實。

  • 凱瑟琳(伊萊扎·庫普 配音)是主角,也是觀眾進入這個混亂世界的切入點。作為一名處境艱難的單親媽媽,她肩負著撫養孩子和將一棟破舊、鬼魂出沒的房產轉變為穩定收入來源的雙重重擔。她的角色體現了在一個由超自然無政府狀態主導的世界中,試圖建立秩序的核心掙扎。
  • 奈森(威爾·福特 配音)是凱瑟リン的哥哥,他最近的去世以及隨後對飯店的縈繞啟動了劇情。他被描述為善良,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關鍵中介。他利用自己在幽靈中的獨特地位,試圖幫助妹妹經營生意,儘管他的判斷常常受到其他幽靈同伴可疑想法的影響。這種動態使得一段被迫跨越生死界線修復裂痕的兄妹關係得以非傳統地探索。
  • (斯凱勒·吉桑多 配音)是凱瑟琳的大兒子。他性格內向,代表了家庭中對正常生活的渴望。在持續不斷的超自然干擾面前,他努力維持典型的青少年生活,為飯店普遍存在的怪異提供了一個腳踏實地、 relatable 的對比。
  • 艾絲特(娜塔莉·帕拉米德斯 配音)是小女兒。與哥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被描述為古怪而黑暗,欣然接受了這個奇異的新環境。她對飯店超自然元素的迷戀,使她成為一個在母親和哥哥試圖管理的混亂中茁壯成長的角色。

除了核心家庭之外,安德威爾飯店還住著大量各式各樣的非活體客人和員工。

  • 阿巴頓(吉米·辛普森 配音)是一個並非家庭成員的傑出超自然角色。他被描述為一個來自 18 世紀的不朽孩童,身體被一個惡魔的靈魂所佔據。這個角色的出現立即表明該劇願意涉足更黑暗、更不敬的喜劇主題,超越簡單的鬼魂,包含更複雜的神話和惡魔元素。
  • 更廣泛的幽靈群體 飯店裡的幽靈數量眾多,被稱為「永遠不會退房的難伺候的客人」。這個龐大的群體包括各種各樣的鬼魂、食屍鬼和怪物,從持斧殺人犯到各個歷史時期的幽靈,為劇集提供了豐富的情節素材和大量恐怖橋段的戲仿空間。

該劇的設定建立了一個獨特的敘事引擎。家庭劇、職場情景喜劇和恐怖選集的融合,被一個至關重要的約束條件緊密聯繫在一起:凱瑟琳和她的孩子們不能簡單地離開飯店。這處房產不僅是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們與奈森之間僅存的聯繫,而奈森的靈魂被物理地束縛在這個地方。這種敘事上的鎖定迫使活著的人物主動與超自然元素互動,而不僅僅是將其視為外部威脅並作出反應。恐怖不是需要倖存和逃離的東西,而是需要管理的東西。這個框架有效地將超自然現象「馴化」,將史詩般的威脅轉變為平凡的營運障礙。一個連環殺手的鬼魂變成了一個客戶服務問題;一個末日邪教成了一個麻煩的團體預訂。因此,喜劇和戲劇性源於超自然風險與一位工薪單親媽媽試圖維持生意運轉的日常官僚鬥爭之間的內在摩擦。

這間飯店愛搞鬼
這間飯店愛搞鬼

創意建築師:一支久經考驗的天才團隊

《這間飯店愛搞鬼》背後的創意領導層代表了一支強大而凝聚的團隊,他們大多來自一個特定且有影響力的電視喜劇流派。該劇由一群履歷豐富的個人主導,他們的集體作品表明了一種清晰而刻意的喜劇感性。

  • 創作者兼劇集主管馬特·羅勒 是該劇的核心創意力量。他擁有豐富的經驗,曾為《瑞克和莫蒂》和《風流007》等廣受好評的動畫喜劇撰寫劇本,也曾參與《廢柴聯盟》和《金色年代》等真人情景喜劇的創作,並擔任丹·哈蒙的《Krapopolis》的聯合執行製片人。這種多元化的背景表明,他擅長打造快節奏、結構新穎、充滿引經據典的喜劇,無論是在動畫還是真人形式下都能成功運作。
  • 執行製片團隊 由一群在文化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上長期合作的核心合作者組成。
    • 丹·哈蒙,《瑞克和莫蒂》的聯合創作者和《廢柴聯盟》的創作者,擔任執行製片人。他的參與預示著可能會側重於高概念的敘事結構和對類型常規的解構。他的作品以他開發的名為「故事圈」的敘事框架為基礎而聞名,這是一個改編自約瑟夫·坎貝爾的「英雄之旅」的八步模型。該結構規定,一個角色從舒適區開始,渴望某樣東西,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適應它,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然後回到熟悉的環境,並最終因這段旅程而改變。哈蒙將這種編碼化的敘事方法描述為「紋在了我的腦子裡」,這是他帶入其項目的創意 DNA 的關鍵組成部分,確保了一個可靠且連貫的、專注於角色轉變的敘事引擎。
    • 克里斯·麥肯納,《廢柴聯盟》的關鍵編劇和執行製片人,也擔任執行製片人。他的工作延伸至主要的大片電影,包括聯合編劇《蜘蛛人:無家日》、《蜘蛛人:離家日》和《野蠻遊戲:瘋狂叢林》。麥肯納的經驗表明,他有能力將複雜的喜劇情節與情感共鳴的角色弧線和大規模的場面相結合。
    • 史蒂夫·利維,另一位來自《瑞克和莫蒂》和《廢柴聯盟》的資深製片人,完善了這個核心團隊,進一步鞏固了該項目共享的創意 DNA。
  • 監製導演艾麗卡·海耶斯 為該劇帶來了獨特的視覺和表演導向的專業知識。她在《瑞克和莫蒂》和《外星也難民》中的導演工作,加上她在《馬男波傑克》等劇集中擔任故事板藝術家的經驗,突顯了她將尖銳的喜劇劇本轉化為細緻入微的動畫表演的技巧。擁有序列藝術背景的海耶斯表示,她更喜歡執導「表演密集」的場景,這表明她致力於在動畫中捕捉真實的角色情感和潛台詞,這對於一部平衡恐怖與家庭劇的劇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元素。

這個特定團隊的組建不僅僅是成功人士的集合,更是一個經過驗證的創意生態系統的戰略性複製。《這間飯店愛搞鬼》的領導層代表了丹·哈蒙有影響力的作品體系中創意核心的幾乎完全移植,包括創作者、關鍵執行製片人、監製導演,甚至其中一位作曲家。這種預先存在的協同作用和共同的喜劇語言,預示著一個高效且創意一致的製作過程。對於 Netflix 來說,該劇似乎不僅是對一個單一概念的戰略投資,更是對一個可靠的「製作模式」的投資,該模式以提供一種特定的、智能的、元文本的、以角色為中心的成人動畫而聞名,並持續受到評論家和觀眾的共鳴。

設計恐怖:動畫、氛圍與聽覺線索

《這間飯店愛搞鬼》的世界由一系列刻意的藝術和技術選擇所定義,這些選擇創造了獨特的氛圍和視覺語言。該劇的動畫執行、美術設計和音樂配樂對其故事敘述至關重要。

  • 動畫製作:Titmouse, Inc.: 該劇由屢獲殊榮的獨立工作室 Titmouse, Inc. 製作動畫。該工作室廣泛而多樣的作品集包括《青春無密語》、《冒險兄弟》、《金屬啟示錄》和《星際爭霸戰:底層甲板》等著名項目。Titmouse 以其藝術家驅動的方法、「無限的創造力」以及執行各種動態視覺風格的能力而聞名,其參與表明《這間飯店愛搞鬼》的動畫品質和創意忠實度都達到了高標準。
  • 安德威爾飯店的美術設計: 主要場景被構思為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背景。創作者馬特·羅勒為飯店闡述了一個特定的美學願景,旨在支持敘事的核心主題。它並非設計成典型的哥德式或「亞當斯一家」風格的豪宅,而是一個曾經宏偉、可以合理地作為一個企業運營的場所,儘管現在已經衰敗。建築故意設計成不對稱的,室內則以磨損的紋理、不匹配和撕裂的牆紙以及老化的地板等細節來呈現。這種視覺上的衰敗和不完整的翻新狀態,持續地作為費舍爾家族自身岌岌可危的財務和情感狀況的視覺隱喻。此外,背景被刻意渲染得非常細緻,充滿了大量的「恐怖彩蛋」,旨在獎勵細心的觀眾和該類型的粉絲。
  • 超自然現象的視覺語言: 該劇為其幽靈角色採用了一個特定且一致的視覺規則。為了規避角色們反覆對看到鬼魂感到震驚的敘事問題,這些鬼魂被動畫化得看起來堅實而有形,幾乎與活人無異。關鍵的視覺區別是微妙的:鬼魂沒有影子。這個優雅的解決方案為該劇的超自然元素建立了一個清晰的視覺語言,並信任觀眾的觀察能力。
  • 音樂配樂: 該劇的聽覺景觀由一個與該劇執行製片人有深厚聯繫的合作團隊打造。
    • 瑞安·埃爾德,《瑞克和莫蒂》和《Harmontown》的主要作曲家,共同為該劇配樂。他的參與進一步鞏固了該劇與哈蒙創意生態系統的聯繫,並暗示了一種能夠在恐怖氛圍、精準的喜劇節奏和真摯情感時刻之間進行急劇音調轉換的音樂風格。
    • 約書亞·莫希爾,一位艾美獎提名的作曲家,加入了埃爾德的行列。莫希爾在 FX 劇集《Baskets》和華納兄弟動畫的《樂一通卡通》中的工作,展示了他在融合另類喜劇與悲情元素的項目配樂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他在經典動畫所需的動態、動作導向配樂方面的熟練技巧。他的背景表明,他有能力將即使是最超現實的場景也根植於真實的危險或情感之中。

這些美學和技術決策不僅僅是風格上的點綴,它們對該劇的敘事和主題抱負至關重要。在一個幾乎完全設定在單一地點的劇集中,該地點必須像一個角色一樣發揮作用。安德威爾飯店詳細的、「破敗但功能齊全」的設計提供了一種被動的故事敘述方式,不斷強化了這個家庭的生存狀態:勉強維持,但僅僅是勉強。密集的背景細節和對鬼魂的微妙視覺規則的加入,創造了一個沉浸式且值得重溫的世界,尊重了觀眾的智慧和對細節的關注。

超自然喜劇的新領域:類型解構與市場定位

《這間飯店愛搞鬼》進入了一個超自然情景喜劇概念已在主流電視領域取得成功的市場。然而,對其類型、基調和敘事焦點的仔細審視,揭示了其在該子類型中佔據一個獨特且特定細分市場的深思熟慮的策略。

該劇主要將自己定位為一部恐怖喜劇,並側重於前者。它被描述為一封「寫給恐怖的情書」,積極地「戲仿恐怖橋段」,表明了對該類型的一種諷刺和解構主義方法。據報導,每集的情節較少關注鬼魂的個人歷史和關係,而更多地關注活著的家庭與各種特定於恐怖的威脅(如小魔怪、末日邪教和連環殺手)的遭遇。這將該劇定位為一部類型戲仿作品,面向對恐怖慣例有預先了解的觀眾。

在基調上,該劇開闢了一個獨特的空間。儘管其被歸類為「成人動畫」,且創作團隊與更成熟的內容相關聯,但《這間飯店愛搞鬼》的評級為 TV-14。其幽默被描述為「真誠」而非「前衛」,並且沒有髒話。這一選擇使其與成人動畫中更憤世嫉俗或粗俗的同類作品區別開來,並表明其意圖是吸引更廣泛但仍成熟的觀眾。這種真誠的基調進一步得到了對悲傷和家庭的深思這一潛在主題的支持,為喜劇恐怖增添了一層情感深度。

《這間飯店愛搞鬼》最直接的比較對象是成功的 CBS 真人情景喜劇《鬼屋歡樂送》。兩部劇集共享幾乎相同的基礎設定:一個家庭或一對夫婦繼承了一座大型鬧鬼的房產,並打算將其改造成酒店業務。然而,除了這種表面的相似性之外,這兩部劇在執行、敘事焦點和類型歸屬上存在顯著差異。

  • 媒介與規模: 最明顯的區別是媒介。作為一部動畫劇集,《這間飯店愛搞鬼》可以自由地描繪幾乎無限數量的鬼魂和更具視覺衝擊力或超現實的超自然事件,而不受真人劇集預算的限制。相比之下,《鬼屋歡樂送》則圍繞一個核心、可管理的八位主要鬼魂的群體構建。
  • 敘事焦點: 這種規模上的差異直接影響了敘事焦點。《這間飯店愛搞鬼》利用其龐大的幽靈群體主要作為背景和恐怖類型戲仿的來源,中心故事仍然集中在活著的家庭試圖管理這些威脅上。《鬼屋歡樂送》則相反,它本質上是一部關於鬼魂本身的群像角色喜劇。他們各自的背景故事、人際關係和個人成長是其情節和幽默的主要驅動力。
  • 類型歸屬: 這兩部劇最終屬於不同的類型。《這間飯店愛搞鬼》是一部恐怖喜劇,它利用其設定來諷刺恐怖類型的機制和橋段。《鬼屋歡樂送》則是一部職場情景喜劇,只是「職場」恰好鬧鬼。其喜劇根源在於角色互動和情景幽默,而非類型解構。

通過這些區別,《這間飯店愛搞鬼》進行了一次複雜的市場定位。它利用觀眾對《鬼屋歡樂送》成功設定的熟悉度作為切入點,但提供了一個根本不同的產品。它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而是對一個流行概念的重新語境化,將焦點從角色驅動的情景喜劇轉向高概念的動畫類型諷刺。這一策略使其能夠與其真人版對應物共存,通過吸引更具體、更懂類型的觀眾,這些觀眾不僅對鬼魂的喜劇潛力感興趣,而且對恐怖類型本身的俏皮和智能解構感興趣。該劇集自 2025 年 9 月 19 日起在 Netflix 全球流媒體平台上線。

Netflix

分享本文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