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已經知道,Netflix決定從字面上的意思來探究一個問題:愛情是否真的是盲目的。無論我們是否認真看待,《盲婚試愛》已成為該平台最成功的節目之一,並在世界多地(巴西、瑞典、法國等)推出了本地版本。
現在,開啟了這一切的原创版《盲婚試愛》第九季即將到來,它曾打破常規,為此類節目樹立了新的標竿。事實上,《盲婚試愛》已不僅僅是一檔約會節目,更作為一個「社會實驗」,鞏固了其重要的文化現象地位。
其基本前提旨在檢驗一個核心假設:兩個人是否可能在從未見過面的情況下,發展出足以決定結婚的深厚情感聯繫?這種模式直接挑戰了現代愛情的傳統觀念,後者往往由外貌吸引力和第一印象驅動。
自推出以來,該系列節目吸引了公眾的廣泛關注。這個由克里斯·科倫創作、Kinetic Content製作的節目,建立了一種區別於其他約會節目的模式。「社會實驗」這一術語的刻意使用,是理解該系列吸引力的關鍵。這一定位是其主要的敘事和行銷噱頭,為整個過程賦予了一種超越純粹娛樂的研究和合法性氛圍。透過將前提設定為一個開放式問題——愛情真的是盲目的嗎?——節目邀請觀眾在一次關於人際關係的探索中扮演觀察者的角色。
在膠囊內 (“Pods”)
實驗最初也是最具特色的階段在一個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即「膠囊」或「Pods」。這些是為節目專門建造的小房間,男女嘉賓人數相等,他們可以透過揚聲器交談,但一道半透明的屏障將他們隔開,阻止任何視覺接觸。
這個關鍵階段持續10天,在此期間,參與者被禁止使用手機、網路或與外界有任何接觸,以確保完全沉浸在體驗中。膠囊內的約會形式旨在最大化互動。它以一系列持續七到十分鐘的快速約會開始,讓每位參與者都能與所有異性成員交談。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者可以選擇與那些他們感覺萌生了聯繫的人進行更長、更深入的約會,其中一些對話可能持續數小時。為了組織這個複雜的互動日程,製作人採用了一種受蓋爾-沙普利演算法(一種用於尋找穩定配對的數學方法)啟發的公式,從而確保過程的有序性。
膠囊的環境旨在完全消除外貌因素,迫使參與者完全基於溝通、個性和共同價值觀來建立關係。這種方法與社會滲透理論相符,該理論認為,隨著個人分享越來越私密和深入的個人資訊,關係會逐步發展。
當一名參與者決定求婚時,這一階段便達到了高潮。只有在求婚被接受後,這對新訂婚的情侶才能第一次面對面相見。這種模式不僅允許,而且積極地為加速建立親密關係創造了條件。透過消除所有外部干擾和與外貌相關的社會線索,膠囊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對話真空。為了建立任何形式的聯繫,參與者被迫迅速超越膚淺的話題,轉而就價值觀、個人經歷和未來願望進行深入對話。這個過程極大地加速了「社會滲透」,迫使參與者展現出在傳統約會環境中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達到的脆弱和自我揭露水平。因此,在膠囊中形成的紐帶,是為超速情感親密而設計的環境的直接產物。
膠囊的心理學:親密關係的催化劑
膠囊的設計就像一個心理催化劑,促進了快速而強烈的情感聯繫。透過消除視覺接觸,該環境複製了線上交流的某些方面,這可能導致一種被稱為「網路去抑制效應」的現象。沒有了通常的非語言線索,參與者可能會感到更安全,從而以更快的速度分享私密資訊,在短時間內產生深厚的連結感。
這個過程有意地啟動了參與者的「依戀衝動」。透過將整個體驗建構為通往婚姻的直接路徑,該模式將目標從簡單的約會轉變為尋找配偶,從而加劇了情感上的緊迫感。在這種背景下,視覺資訊的缺失創造了一個「空白空間」,參與者會用自己的幻想和投射來填補。對方的聲音成為連結的主要載體,這種刺激可以喚起原始而強烈的感覺,因為聲音是一個人一生中依戀對象最早的特徵之一。
此外,客體關係理論表明,參與者可能會根據談話中的膚淺相似之處,無意識地將過去重要人物的特質投射到膠囊中的伴侶身上。這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誤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加速他們相信自己找到了靈魂伴侶。從本質上講,膠囊的環境被設計成一個「情感溫室」,在這裡,隔離、加速的自我揭露和幻想投射的結合,可以使迷戀感覺像是深刻而持久的愛情。
從情感連結到物理現實:通往婚禮的旅程
一旦情侶們訂婚並離開膠囊的隔離環境,實驗就進入了一系列連續的階段,旨在檢驗他們最初的情感紐帶在面對現實世界複雜性時的強度。
初次見面與情侶度假
膠囊之後第一個關鍵時刻是「揭曉」,即情侶們第一次見到對方的瞬間。緊接著,所有訂婚的情侶會一起前往一個豪華度假村,進行為期一週的旅行。這個階段有兩個目的:它讓情侶們第一次探索彼此的身體吸引力,並透過與其他參與實驗的情侶互動,將他們引入新的社交動態中。從歷史上看,這些度假曾在墨西哥的普拉亞德爾卡曼或多明尼加共和國的蓬塔卡納等國際目的地進行,提供了一個與他們即將面臨的挑戰形成鮮明對比的田園詩般的蜜月式環境。
現實世界的考驗:同居與融合
度假結束後,情侶們返回家鄉城市,進入為期三週的同居階段。他們一起搬進一個中立的公寓大樓。正是在這一點上,該模式系統地引入了現實世界的變量。情侶們必須融合日常生活,面對共同生活的挑戰,處理工作時間表、個人習慣和財務問題。這個階段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因為在膠囊中建立的聯繫正是在這裡經受實際考驗。與誠實、生活方式或日常責任相關的衝突成為轉折點,既可能加強關係,也可能導致關係破裂。
生活的融合:家庭、朋友與婚禮策劃
婚禮前的最後一步涉及整合每個人的社交和家庭網絡。情侶們會見對方的朋友和家人,這是任何認真關係中的基本步驟。親人的贊同或反對通常會成為一個重要因素,既可以增強情侶的信心,也可能播下疑慮的種子。與此同時,情侶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策劃一場婚禮。這個過程包括挑選婚紗和西裝、選擇婚禮蛋糕以及做出其他後勤決定等活動,所有這一切都在他們即將做出的最終決定的日益增長的壓力下進行。
膠囊後的結構似乎是故意設計的,旨在對最初的情感紐帶施加最大壓力。每個階段都有系統地瓦解關係形成時的無菌環境。首先,在揭曉時刻引入身體吸引力的變量。然後,在度假中引入社會比較和群體動態。接下來,在同居中引入家庭生活的相容性。最後,是來自社會和家庭認可的壓力。迫使他們在數週內策劃婚禮的極端時間壓縮,成為這場壓力測試的最終催化劑。
這樣,節目的核心戲劇性問題也隨之演變:它從「不見面也能墜入愛河嗎?」開始,轉變為「誕生於真空中的愛情,能否承受現實即刻且壓倒性的衝擊?」。這個模式本質上是一個障礙賽,旨在確定哪些紐帶足夠堅固,能夠承受一系列高壓考驗。
潛在的社會學潮流:種族、階級與美貌
儘管節目的前提試圖消除視覺偏見,但實驗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個微觀世界,其中關於美貌、種族和社會階級的社會規範被強烈地重新喚起。一旦情侶們見面,身體吸引力就成為一個核心因素。通常,揭曉後的第一反應都集中在外貌上,諸如「妳真漂亮」或「我喜歡我所看到的」之類的言論表明,儘管愛情可能「盲目」地開始,但對於許多參與者來說,外貌的認可仍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該模式因其傾向於強化傳統審美標準而受到分析。儘管有其前提,但每一季的演員陣容通常都由傳統意義上的俊男美女組成,這引發了關於「外貌特權」的討論。當一名參與者對未婚夫/妻的外貌不感興趣時,關係動態會發生巨大變化,這表明外貌在膠囊之外仍然是情侶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此外,該節目還說明了種族是一種社會建構,即使不見面,參與者也在其中進行導航。膠囊中的對話常常揭示個人如何透過對話來理解和識別種族,表明種族身分在身體接觸之前很久就已是情感連結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膠囊後,跨種族動態和家庭接受度成為情侶們必須克服的現實障礙,反映了外部世界的社會複雜性。
目的地丹佛:第九季
實驗的第九季將把參與者和觀眾帶到科羅拉多州的丹佛。選擇「里高城」(Mile-High City)作為拍攝地點是在第八季重聚特別節目中宣布的,其中明尼蘇達維京人隊的NFL球員喬許·梅特勒斯和丹佛野馬隊的亞歷克斯·辛格爾頓象徵性地將「接力棒」傳給了新一季。
主持人將再次由尼克·萊奇和凡妮莎·萊奇夫婦擔任,他們自節目開始以來一直主持該系列。新一季的陣容由來自丹佛地區的32名單身人士組成,年齡在27至41歲之間,他們都在尋找持久的愛情聯繫。以下是參與者的簡介。
為實驗尋找「合適」的參與者
被選中參加《盲婚試愛》的過程是嚴格而多方面的,旨在找到那些真正對長期承諾感興趣的人。由製作公司Kinetic Content領導的選角團隊結合了公開申請、社群媒體和交友軟體上的搜尋,甚至在酒吧等場所或透過LinkedIn等專業平台進行直接招募。
這個過程始於一份線上申請,其中包括個人問題、照片和一段短片。從數千份申請中,選角團隊將範圍縮小到約2000名候選人進行電話面試,然後再縮小到300-400人進行視訊面試。製作人尋找的是真誠、願意展現脆弱一面,並且最重要的是,有認真結婚意願的人。對於選角團隊來說,「警訊」包括那些表示想成為「反派」或似乎對成名比對愛情更感興趣的候選人。
入圍者必須完成一份包含近300個問題的詳細配對度問卷,並接受背景調查和心理評估,然後才能被考慮進入最終的演員陣容。從60到70人的小組中,最終選出30名參賽者進入膠囊,並特別關注可能出現的潛在聯繫和群體動態。
最終裁決與模式的傳承
《盲婚試愛》每一季的高潮都發生在婚禮當天。在祭壇前,面對親朋好友,每位參與者都必須做出最終的、獨立的決定,說出「我願意」,並合法地結為夫妻。這個決定代表了他們整個實驗旅程中一直引導他們的問題的最終答案。
為結束每一季,節目會播出一集特別的重聚篇,向觀眾更新攝影機停止錄製後情侶們的關係狀況。該模式的成功不僅限於其美國版。《盲婚試愛》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特許經營品牌,在巴西、日本、瑞典、英國、德國、阿根廷和墨西哥等眾多國家製作了改編版。這種國際擴張證明了其前提的普遍共鳴,同時也讓我們得以一窺世界各地不同的約會文化。
該系列的全球統計數據為實驗結果提供了背景。在該節目的不同版本中形成的120對訂婚情侶中,有48對最終在婚禮上結為夫妻,這代表了在膠囊中訂婚的情侶成功率為40%。在這些婚姻中,截至2025年8月,仍有27對在一起,這意味著結婚情侶的維持率為58%。
節目擴展為跨國特許經營品牌不僅僅是一項商業成就,它還起到了一種文化驗證的作用。這表明,節目所探討的關於現代約會的焦慮和問題並非一國獨有,而是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共鳴。此外,關於婚姻和關係持久性的統計數據,儘管是在一個高度人為的環境中產生的,但對該系列的品牌至關重要。這些數據(40%和58%)使平台能夠論證,「實驗」不僅僅是一個電視噱頭,而是一條通往持久關係的可行(儘管非傳統)的途徑。這種擴張和統計數據的循環是相互促進的:國際版本證明了概念的普遍吸引力,而數據則為實驗性前提的合法性提供了「證據」,從而為未來的投資和系列的延續提供了理由。
上線時間表
《盲婚試愛》已確立其作為一個高風險社會實驗的地位,它首先將情感連結與物理世界的壓力隔離開來,然後將其置於一系列密集的現實考驗之下。其獨特的模式繼續探索僅透過對話建立的紐帶,在面對夫妻生活的複雜性時,能否生存並茁壯成長。第九季在丹佛拍攝,將包括12集,並將在Netflix首播。
劇集發布時間表如下:
- 本季將於10月1日首播第1至6集。
- 第7至9集將於10月8日上線。
- 第10和11集將於10月15日發布。
- 最後一集,第12集,將於10月22日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