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畫廊將舉辦奧烏蘇-安科馬遺作展

2025-08-10 04:45
Owusu-Ankomah, Microcron Begins No. 16, 2013. Acrylic on canvas, 180 x 280 cm. Photo copyright, Joachim Fliegner. Courtesy October Gallery
Owusu-Ankomah, Microcron Begins No. 16, 2013. Acrylic on canvas, 180 x 280 cm. Photo copyright, Joachim Fliegner. Courtesy October Gallery

倫敦十月畫廊(October Gallery)將為已故迦納藝術家奧烏蘇-安科馬(Owusu-Ankomah)舉辦名為「自由的崛起:奧烏蘇-安科馬的藝術」(Freedom Rising: The Art of Owusu-Ankomah)的遺作展。本次展覽將聚焦其2008年至2014年間的核心創作。

奧烏蘇-安科馬生於迦納塞康第,以其大型布面繪畫而聞名,作品以宏偉的人像和密集的符號背景為特徵。他的藝術實踐經歷了數個不同階段。初期,他從非洲古代岩畫和假面儀式傳統中汲取靈感,隨後其畫中人物摘下​​面具,成為畫廊所描述的「漂浮在符號海洋中的無聲演員」。透過運用錯視畫法(trompe-l’œil),藝術家將人物雕塑般的身體覆蓋上與背景融為一體的符號,創造出形態消融於符號環境的視覺效果。

符號語言是奧烏蘇-安科馬作品的基石。他最初使用其家鄉迦納阿肯族(Akan)的阿丁克拉符號(adinkra)。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視覺語彙不斷擴展,融入了來自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等不同文化和學科的符號,並創作了獨有的象形文字。這種傳統與現代符號的融合,使他得以探索更廣泛的主題。

在其後期創作中,奧烏蘇-安科馬對現實本質的探究促使他創造了「微克融」(microcron)這一概念,他稱之為「符號中的符號」。這個由球體環繞成的元符號(meta-symbol)成為了核心主題,體現了人類透過符號投射建構現實的觀念。這一時期的作品常常描繪了他雕塑般的人物領悟這一概念的過程。奧烏蘇-安科馬曾說:「對我而言,這些畫作關乎自由的力量:無論是作為個體還是社會,都關乎行動的自由和自我表達的自由。」

奧烏蘇-安科馬的作品曾在國際上展出,包括著名的「非洲混響」(Africa Remix)巡迴展、柏林世界文化之家(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以及首屆非洲巴塞爾藝術展(Africa Basel)。其作品被倫敦大英博物館、底特律藝術學院和美國胡德藝術博物館等重要機構收藏。

「自由的崛起:奧烏蘇-安科馬的藝術」展將於2025年9月4日至10月4日在倫敦十月畫廊(24 Old Gloucester Street)舉行。藝術家於2025年2月逝世。其作品曾於「非洲混響」展(2004-2007年)、世界文化之家(2023年)和非洲巴塞爾藝術展(2025年)展出。本次展覽免費入場。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