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克林姆肖像畫於蘇富比布勞耶大樓首拍創下2.364億美元天價紀錄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記者兼藝術家(攝影師)。MCM 藝術版編輯。
Gustav Klimt's 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的傑作《伊麗莎白·雷德勒肖像》(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在蘇富比於紐約布勞耶大樓(Breuer Building)舉行的首場晚間拍賣會上,以2.364億美元的天價成交,成為蘇富比史上身價最高的拍品。 此筆交易標誌著該藝術家市場行情的重大重估,不僅將克林姆先前的拍賣紀錄翻了一倍以上,更確立該畫作為拍賣史上成交價第二高藝術品的地位。

這幅作品是雷納德·A·勞德(Leonard A. Lauder)珍藏系列的核心展品。最終成交價是在經歷了長達二十分鐘的激烈競價後達成的,期間吸引了至少六位不同的收藏家參與角逐。 最終,該拍品由蘇富比副主席兼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主管朱利安·道斯(Julian Dawes)代表一位客戶透過電話競投成功標得。

歷史意義與傳承

這幅全身肖像畫創作於1912年至1917年間,正值克林姆的成熟巔峰期,畫中人物為伊麗莎白·法蘭西斯卡·雷德勒(Elisabeth Franziska Lederer)。此類尺幅宏大且技藝精湛的作品在博物館館藏之外極其罕見;在此次拍賣之前,這幅畫布被認定為僅存兩幅仍由私人收藏的此類委託肖像畫之一。

該畫作的流傳歷史在維也納分離派運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伊麗莎白是實業家奧古斯特·雷德勒(August Lederer)和塞雷娜·雷德勒(Serena Lederer)的女兒,這對夫婦被公認為克林姆最重要的贊助人。在克林姆與維也納藝術體制發生衝突後,雷德勒家族為藝術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資金和社會支持,並最終收集了他最重要的一批作品。伊麗莎白親切地稱呼這位藝術家為「叔叔」,她曾回憶起長達三年的艱辛創作過程,提到了藝術家特有的完美主義傾向以及在繪畫過程中直言不諱地表達不滿。

勞德家族的傳奇

此次拍賣也彰顯了雷納德·A·勞德獨到的策展眼光。作為五十多年來美國文化景觀中的關鍵人物,勞德最著名的成就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立體主義藝術私人收藏——其中九十件開創性作品已捐贈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他的慈善足跡也深深延伸至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他歷史性的資金捐助促成了該機構搬遷至市中心新址。 勞德的收藏史可追溯至1966年,始於他在蘇富比帕克-伯內特(Sotheby’s Parke Bernet)購入的一幅庫爾特·施維特斯(Kurt Schwitters)的拼貼畫。

市場背景

雷德勒肖像畫的成交為勞德珍藏專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報導,當晚幾乎所有拍品的成交價都超出了預估價。拍賣目錄中還包括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和艾格尼絲·馬丁(Agnes Martin)的重要作品。

晚間的拍賣活動計劃以另一場名為「現當代藝術」(Now & Contemporary)的專場收尾。在隨後的拍品中,值得注意的是莫瑞吉奧·卡特蘭(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美國》(America)——一個用18K金鑄造且功能齊全的馬桶。這件觀念藝術作品的起拍價被設定為反映市場收盤時該作品黃金重量的原物料價值。

分享本文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