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史密斯個展將並陳新作與歷史作品

Kiki Smith, Untitled, 1990 © Photography by Nora Rupp, courtesy Musée Cantonal des Beaux-Arts de Lausanne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記者兼藝術家(攝影師)。MCM 藝術版編輯。

紐約 125 Newbury 藝術空間即將呈現美國藝術家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的個展《奇奇・史密斯:月亮凝視著地球》(Kiki Smith: The Moon Watches the Earth),展出其新作與歷史作品。此次為史密斯六年來在紐約市舉辦的首次個展。展覽由阿尼・格里姆徹(Arne Glimcher)與藝術家密切合作策劃,將史密斯橫跨三十五年藝術實踐的作品並置對話。這批作品集結探討了具身體現、流逝短暫,以及肉身的脆弱與喜悅等主題。

展覽將首次亮相藝術家近年創作的一系列全新青銅、素描及版畫作品。其中包括新的青銅鳥類浮雕。在部分作品中,史密斯屏棄了她常用的鏽化處理表面,轉而選擇未經處理的原始金屬。這種手法使得鑄造過程中的所有痕跡皆清晰可見,宛如傷口。這些新青銅作品將與一件寬達 12 英尺(約 3.6 公尺)的巨幅水墨水彩木刻版畫《木月》(Wooden Moon, 2022),以及一系列繪製在輕薄絲質薄紙上的新鳥類素描共同展出,形成對話。

與這些新作並陳的是 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的重要歷史作品。展覽的核心是一件大型的場域特定裝置,該裝置已有 30 餘年未曾在美國展出。這件裝置創作於愛滋病危機時期,由懸掛在藝廊天花板上的紙塑人像所組成。大片的單色紅紙面板改變了空間的色調,與「那些懸浮在空中、狀似身體信封的蒼白軀殼」形成鮮明對比。據悉,該作品參照了聖托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關於物質與形式分離的觀念。此裝置將與藝術家早期的紙本和青銅作品一同展出,包括雕塑《無題(肉臂)》(Untitled (Meat Arm), 1992)。

此次展覽亦展出了數件運用不同版畫媒介創作的作品。版畫製作被視為史密斯藝術實踐的核心。版畫與鑄造的技術過程被認為是相互呼應的轉印方法。在她的鑄造作品中,史密斯從繪畫開始,在黏土表面刻劃出圖形標記。隨後,她用蠟覆蓋整個黏土表面,從而創造出繪畫的鑄模。自 1980 年代以來,史密斯從民間傳說、神話、歷史和自然世界中汲取靈感。即使在廣泛的材料實驗中,繪畫始終是她實踐的核心。

奇奇・史密斯(美國籍,1954 年生於德國紐倫堡)以其探索具身體現與自然世界的跨領域實踐而聞名。她的作品探討死亡、重生、性別,以及靈性與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繫。史密斯已在全球舉辦過無數個展,包括超過二十五場的博物館展覽,其作品曾五度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她也完成了數件永久裝置作品,包括埃爾德里奇街博物館(Museum at Eldridge Street)的《玫瑰窗》(Rose Window, 2010)、麥迪遜大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Madison)的五幅馬賽克作品(2022),以及德國弗賴辛(Freising)的《聖母幔袍禮拜堂》(Chapel of Mary’s Mantle, 2023)。

史密斯自 1994 年起由佩斯畫廊(Pace Gallery)代理。此次展覽亦是為了紀念藝術家與阿尼・格里姆徹之間近四十年的友誼。格里姆徹為佩斯畫廊的創辦人兼董事長,他於 2022 年創立了 125 Newbury 這個計畫空間。該空間在佩斯畫廊的支持下營運,遵循格里姆徹六十年的策展經驗,所舉辦的展覽通常聚焦於藝術家實踐中的某一特定面向或時期。

《奇奇・史密斯:月亮凝視著地球》將於 2025 年 11 月 7 日至 2026 年 1 月 10 日在紐約百老匯 395 號的 125 Newbury 展出。

分享本文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