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亞歷山大·格雷畫廊正在舉辦貝蒂·帕森斯(Betty Parsons)的第四次個展「迴響」(Reverberation),展出這位美國藝術家1960年代鮮為人知的繪畫和紙本作品。本次展覽突顯了帕森斯富有冥想性和直覺性的抽象風格,通過有機形態來頌揚自發性和姿態。
貝蒂·帕森斯(1900-1982)年輕時就決心成為一名藝術家,最初學習具象雕塑,後來轉向水彩畫。1946年,她創立了貝蒂·帕森斯畫廊,次年堅定地轉向抽象藝術。她不再描繪主題的外觀,而是努力捕捉主題給她帶來的感受。1960年,帕森斯在紐約南霍爾德完成了她光線充足的工作室,這催化了她藝術創作的一個關鍵而富有成效的時期。

接下來十年中,她的作品以大膽的圖形、飽和的色彩和流暢的輪廓為特徵。《無貪婪》(1960)是一個早期例子,展示了獨特色彩的曲線形狀自由漂浮在單色背景之上,或許是從背景中浮現出來。每一個可見的筆觸都揭示了她迅速而果斷的繪畫過程。
帕森斯的工作室由建築師兼藝術家托尼·史密斯量身定制,為她提供了一個遠離城市的週末休憩地和創作聖地。工作室俯瞰長島海峽的海濱位置是帕森斯創作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在《風箏》(1962)和《沙中形狀》(1964)等畫作中得到了證實。這些作品呈現出生物形態的形狀,類似於無定形的人物,暗示了海洋場景和心理景觀。
其他畫作,如《薰衣草》(1965)和《琥珀》(1969),其標題透露了鮮艷的色調,標誌著帕森斯對色彩喚起特定情感狀態能力的探索。在1960年代,她越來越多地使用更明亮的調色板,同時繼續探索更深層次的、看不見的力量——無論是心理的還是哲學的——這些力量將她與超越尋常的事物聯繫起來,她稱之為「新精神」。
帕森斯努力呈現她所稱的「無形存在」,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謎題,反映了她對藝術能夠接觸到連接萬物的「純粹能量」的信念。展覽同名作品《迴響》(1968)以充滿活力的橙色和天藍色構圖展示了這種半神聖的嘗試。
帕森斯的作品在美國各地廣泛展出,1968年在倫敦白教堂美術館舉辦了由勞倫斯·阿洛韋策劃的回顧展。在接受阿洛韋採訪時,帕森斯反思了她創作過程的本能性質,解釋道:「當我開始一幅畫時,我試圖變成一片空白,只讓一種情感進入我。」她接著說:「我想畫出我從窗外看到的氛圍,當涉及到形狀和顏色的選擇時,我試圖變成一片空白。我拿著畫筆走到畫布前,突然決定,我選擇一種灰色或棕色或任何氛圍的顏色,非常自發地塗上去。那種顏色引出了另一種顏色的想法,我就這樣繼續下去。」
貝蒂·帕森斯的作品已成為眾多個展的主題,包括在馬里昂藝術中心(2022年)、紐約根特藝術奧米(2018年)、東漢普頓波洛克-克拉斯納之家和研究中心(1992年)、新澤西蒙特克萊爾藝術博物館(1974年)以及倫敦白教堂美術館(1968年)等地。她的作品也被納入多個群展,包括比利時奧斯坦德市立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田野中的朋友:與勞爾·德·凱澤的對話」(2022年)、東漢普頓吉爾德廳的「重訪抽象表現主義」(2019年)以及水磨坊帕里什藝術博物館的「人、地方和事物」(2005年)等。
帕森斯的作品被收藏於布法羅AKG藝術博物館、亞特蘭大高等藝術博物館、匹茲堡卡內基藝術博物館、都柏林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國家婦女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以及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等機構。貝蒂·帕森斯遺產也由倫敦的艾莉森·雅克畫廊代理。
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