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比·斯凱·斯泰勒:「Long Pose」將於亞歷山大·格雷畫廊開幕

Three Blue Women, 2025, Canvas, acrylic, pencil, and jade adhesive on panel, 44 x 50 in (111.8 x 127 cm), 48 7/8 x 52 x 3 3/8 in framed (124.1 x 132.1 x 8.6 cm framed)
Lisbeth Thalberg
Lisbeth Thalberg
記者兼藝術家(攝影師)。MCM 藝術版編輯。

紐約亞歷山大·格雷畫廊(Alexander Gray Associates)即將呈獻「魯比·斯凱·斯泰勒:Long Pose」,這是該藝術家於畫廊舉辦的首次個展。展覽將包含多幅全新畫作,以及一件圍繞展覽空間而設的大型淺浮雕壁畫。此次展覽延續了斯泰勒對藝術史原型的探索,透過當代視角重塑了人物造型與裸體藝術的傳統。

展覽標題「Long Pose」(長時間的姿態)援引了學院派人體素描的慣例,凸顯了藝術家與歷史形式和技法之間的持續對話。斯泰勒的創作實踐聚焦於抽象與具象之間的張力,以及平面性與立體感之間的相互作用。她憑藉版畫製作的背景,創作出如馬賽克般的構圖,這些構圖由數百幅裁切後的小幅素描轉印至顏料上組合而成。此技法重塑了立體主義的碎片化特徵。展出的畫作主要以藍色調呈現,人物形象從碎形般的幾何形態中浮現。藝術家如此解釋這種不穩定的平衡:「它們幾乎要瓦解成幾何形狀——只要抽走一個元素,它們就只剩下形狀了。」

展覽的同名核心作品是一件淺浮雕壁畫《Long Pose》。它將畫作統整於一個線性的建築框架內。這件作品由木材構成,塗上使人聯想到「龐貝紅」的溫暖土色調,反映了斯泰勒對歷史記憶與現代修復兩者易變本質的興趣。儘管其尺度令人聯想到紀念碑式的鋼鐵雕塑,但藝術家將這件作品描述為在視覺上和材質上均保持輕盈的雕塑,稱其「不會定義你的路徑,也不會推擠你」。壁畫上抽象的人物形象受到女像柱(caryatid)的啟發,斯泰勒將其超越了帶有性別色彩的建築象徵意義,使其成為堅韌的普世象徵。

斯泰勒對「再現」(representation)的探索借鑒了廣泛的歷史參照,從包浩斯建築、裝飾藝術(Art Deco)到安妮·阿爾伯斯(Anni Albers)和亞歷山大·吉拉德(Alexander Girard)等現代主義設計師的圖形。她將這些元素與私密的、日記般的素描(包括她自己的草圖和她孩子的畫作)融為一體。這種令人想起路易絲·內維爾森(Louise Nevelson)的拼貼精神,模糊了雕塑與裝置藝術之間的界限。家庭和青春是反覆出現的主題,畫作描繪了更廣泛的親屬關係,如女性主導的社會結構以及父子之間的連結。

展覽同樣探討了學院派素描中根深蒂固的父權制基礎。有幾件作品從鮮明的女性主義視角對這些先例作出了回應,拒絕理想化,轉而支持想像裸體藝術的新方式。透過將個人敘事與歷史敘事相融合,「Long Pose」邀請觀眾重新思考那些文化慣例——它們不再是固定的符號,而是跨越時間與經驗、不斷演變的形式。

展覽背景與資訊

魯比·斯凱·斯泰勒曾在多處舉辦個展,包括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的法蘭西斯·楊·唐教學博物館與美術館、費爾菲爾德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及阿爾德里奇當代藝術博物館。她的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羅德島設計學院博物館以及法蘭西斯·楊·唐教學博物館等機構永久收藏。

同名壁畫《Long Pose》完成於2025年。展覽「魯比·斯凱·斯泰勒:Long Pose」將於 2025年11月7日至12月20日 在紐約亞歷山大·格雷畫廊展出。開幕酒會定於 11月7日(星期五)下午6時至8時 舉行。

分享本文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