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指定摘除日》:對犬類危機與手繪反叛精神的坦率審視

指定摘除日
指定摘除日

在當代美國動畫的版圖中,這個領域基本上已被闔家觀賞的娛樂作品所馴化,而根納季·塔塔科夫斯基的《指定摘除日》則如同一項驚人而野性的提案橫空出世。電影呈現了一個看似簡單、概念性極強的前提:一隻名叫「公牛」的普通好狗,發現自己只剩下24小時就要被送去絕育。這個觸發事件,引發了牠與一群犬類朋友們的一場瘋狂而絕望的冒險,其結構猶如一場「狂野之夜」的出逃。然而,在其R級(限制級)的、充滿羞辱喜劇色彩的表面之下,隱藏著一部主題密度驚人的作品。敘事的重點並非犬類的生理恐慌,而是一場深刻的存在主義危機。塔塔科夫斯基曾將「公牛」的焦慮比作聖經中參孫的故事——參孫的力量與他的頭髮密不可分;對「公牛」而言,牠的睪丸也代表著類似的身份核心,是牠自我認知的本質來源。即將失去它們不僅是身體上的威脅,更是對其存在的顛覆性挑戰。電影遵循一種激進的基調融合原則,正如片中一位角色所言,是「甜蜜與恐怖並存」。這是一部有意將怪誕與溫情融為一體的作品,它主張情感深度並非透過粉飾生活的混亂現實來獲得,而是透過直面其所有粗俗、脆弱且往往滑稽的複雜性來尋得。

指定摘除日
指定摘除日

一位遠見卓識者的手繪反叛

電影最明確的宣言並非透過對白,而是透過其形式本身來表達。作為索尼動畫——這個以電腦生成大片聞名的工作室——有史以來第一部傳統手繪動畫長片,《指定摘除日》在美學和產業上都是一個異類,一個自稱的「獨角獸」。這部與Renegade Animation及巴西Lightstar Studios等專業公司合作的動畫,是对手繪這一在美國主流長片中被許多人視為失傳藝術的媒介所具有表現潛力的完美展示。塔塔科夫斯基,這位透過《德克斯特的實驗室》和《Primal》等作品塑造了現代動畫的大師,摒棄了當代CG動畫光滑的表面。他轉而採用一種觸感真實、誇張且毫不掩飾「卡通化」的視覺語言,讓人聯想到更成人版的《萊恩和史丁比秀》。影片的藝術傳承是一種刻意的拼貼,借鑒了特克斯·艾弗里和查克·瓊斯等大師的動態鬧劇式肢體語言。這種方法允許角色做出眼球突出、面部拉伸的反應,如果用逼真的精度渲染,這些反應會顯得怪誕;早期的3D模型正是因此被認為「太過火」。塔塔科夫斯基刻意避免了現代兒童動畫中常見的「極端化」處理,轉而專注於經典的節奏感和簡潔的場面調度。他受日本動畫導演啟發,親自繪製縮圖故事板,為他的全球團隊提供清晰的藍圖。因此,選擇2D動畫不僅是風格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媒介即訊息,其「粗糙」的手繪質感,完美地表達了一個關於真實性與人造完美之間鬥爭的故事。

粗俗與脆弱的尷尬融合

《指定摘除日》毫不妥協地堅守其R級定位,展現了大量淫穢和屎尿屁幽默,引發了兩極分化的評價。雖然一些評論家認為對白有所欠缺,有時感覺像是「一本皺巴巴的舊《國家諷刺》雜誌裡的笑話」,但影片的肢體喜劇始終被譽為最強項。這種被塔塔科夫斯基形容為「粗俗,但……不噁心」的低俗,為一個出人意料的、堅實的情感核心奠定了令人不安的基礎。與《腸腸搞轟趴》這類嚴重依賴衝擊力的電影不同,《指定摘除日》的幽默根植於角色。「公牛」與鄰居家的優雅賽級犬「甜心」之間的核心戀情被描繪得真摯而溫暖,敘事以一種既令人卸下防備又讓某些人感到不協調的真誠,探討了友誼與接納的主題。這種情感的真誠,透過對賽犬界精英主義的尖銳批判,以及由瑞凡·蓋洛配音的雙性杜賓犬「法蘭奇」那條尤為溫柔和進步的、直面自我接納主題的故事情節而得到深化。影片中最離譜的高潮片段,被導演稱為一個不容商量的「試金石」,正是整個藝術實驗的論點所在。正是在這裡,敘事中最粗俗的幽默被用作傳遞其最重要主題的直接機制:角色的宣洩和最終來之不易的救贖。影片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觀眾是否接受——粗俗可以是通往深刻的直接途徑。

犬類群像的化學反應

影片的情感架構由核心犬群之間顯而易見的化學反應支撐,他們的情誼為敘事中更極端的喜劇橋段提供了必要的支點。這個組合由亞當·迪凡配音的「公牛」領銜,他形容自己「天生就是演這個角色的」,精準捕捉了這隻狗壓抑的焦慮和內在的甜美。伊卓瑞斯·艾巴飾演的「洛可」表現出色,這隻自信的拳師犬堅硬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敏感的心,解構了堅忍的男性氣概的刻板印象。凱薩琳·哈恩配音的「甜心」是影片基調平衡的關鍵。根據演員本人的建議,這個角色被寫得和男性角色一樣粗俗無禮,這一選擇為影片注入了至關重要的女性力量,避免了「甜心」淪為一個被動的浪漫獎品。相反,她積極參與並顛覆了影片的越界幽默,同時質疑著定義她存在的完美標準。配角犬群,包括鮑比·莫尼漢配音的神經質米格魯「幸運」、佛萊德·阿米森配音的沉迷於網紅身份的臘腸犬「飛盤」,以及貝克·班奈特配音的傲慢的俄羅斯獵狼犬反派「斯特林」,他們不僅僅是喜劇陪襯;他們是影片關於身份與順從主題的原型探針。這個群體的溫暖動態,基於塔塔科夫斯基本人長久的友誼,確保了即使在混亂之中,影片的情感核心依然完整。

好萊塢獨角獸的倖存

影片的創作故事本身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元敘事,與其銀幕主題遙相呼應。作為一個始於2009年的熱情專案,《指定摘除日》在開發階段擱置了十多年,在索尼公司內部被反覆推後,而塔塔科夫斯基則為該工作室執導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尖叫旅社》系列。當影片最終完成時,卻面臨著幾乎致命的發行危機。最初作為與華納兄弟透過新線影業合作發行的影片,這部完成的作品因公司更廣泛的成本削減策略而被無情拋棄。一時間,這部被塔塔科夫斯基形容為原創、R級和2D的「獨角獸」電影,成了一部沒有歸宿的完成品。最終的救援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落:在被優先考慮家庭內容的Netflix電影部門拒絕後,它得到了該平台成人動畫劇集部門的支持並被收購。這段漫長的、與制度和商業上的風險規避作鬥爭的旅程,與「公牛」——一隻在純種犬世界中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的可愛雜種犬——的故事形成了平行。這部電影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一個鮮少獎勵藝術堅持的體系的證明。

該片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舉行了全球首映,並於2025年8月13日在Netflix全球上線。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