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man
Octoberman

Octoberman《Chutes》:在不完美與時間裡找回從容的優雅

以「現場一軌」錄入磁帶,這支來自加拿大的獨立民謠團體在第七張專輯中,將類比質地的微瑕納入語法,描摹哀傷、記憶與一種靜水流深的韌性。
2025-09-05 04:00

Octoberman帶著新作《Chutes》回歸。這張由 Ishmalia Records 發行的專輯精煉而溫暖,把呼吸、磁帶噪音與房間的自然回響,視為音樂結構的承重元素。製作人 Jarrett Bartlett 與主唱/吉他手 Marc Morrissette 主張「存在感重於打磨」:核心段落在渥太華的 Little Bullhorn Studios 以兩英吋磁帶現場收音完成——沒有節拍器、沒有螢幕——其後僅在安大略各地的居家工作室以最低限度的疊錄補筆。於是呈現出「人的尺度」:細緻的自由伸縮、銅鈸尾韻的漫長消散,以及 Morrissette 嗓音的顆粒感,都化作敘事的座標。

在文本層面,《Chutes》交織兩條互補的線:其一回望從舊硬碟裡打撈的第三人稱小景——像是被譜進旋律的「微型短篇」,敏銳捕捉肢體與天候;其二更為自白,寫於至親離世的長長回聲之中,凝視恐懼、溫柔與韌性如何沉澱進日常。雙重視角讓記憶既可遠觀,亦能被身體直覺地感知。歌曲避開情緒煽動,以克制而坦率的語氣推進,並信任聽者主動把點連成線。

Octoberman’s ‘Chutes’
Octoberman’s ‘Chutes’

編制方面——Morrissette(吉他/主唱/合成器)、Marshall Bureau(鼓/顫音琴)、Tavo Diez de Bonilla(貝斯/和聲)、J.J. Ipsen(吉他)、Annelise Noronha(手風琴/班卓琴/吉他/和聲)——仰賴「錄音室現場」的化學反應,把互動置於修飾之上。顫音琴的薄紗與手風琴的持續音拓寬了頻譜,卻不擁擠編曲;班卓琴更像一種質地,而非風格標籤——一縷富於節奏感的細線,把多把吉他縫合起來。Bartlett 的工程選擇保留邊緣的粗粒:瞬態有空間綻放,貝斯帶著木質般的共鳴;混音拒絕「極限響度」的誘惑,換取充裕的動態餘裕。

Octoberman 的長線耕耘常引來對照——像 Sparklehorse 詩性的明暗對比、Stephen Malkmus 的鬆弛旋律感,以及更「向陽」的 Elliott Smith 所帶來的明亮憂思。《Chutes》承認這些親緣,同時又無誤地發聲為 Octoberman 自有的語彙:像對話般自然的旋律騎在清亮的吉他之上;那些一旦抵達便顯得理所當然的和聲轉折;悄然入耳卻久駐不去的副歌。這是信賴比例與重複的音樂,用可持續的耐聽度取代瞬間的炫技。

對一支以「沉積」而非「急轉彎」累積口碑的團體來說,語境同樣重要。Octoberman 的作品曾登上電視節目,也與 Julie Doiron、Mount Eerie、Owen Pallett 同台;然而《Chutes》更像一份方法論的宣言,而非履歷上的另一行。它的克制出於選擇:寫給多年回放的歌曲,在低音量下顯露細節,在不刻意拔高的前提下精準抵達當下。連曲序安排也強化這種倫理——讓敘事線索浮沉往復,而不倚賴僵硬的類型標籤或錄音室把戲。

發行與演出資訊:專輯於8月27日推出;10月3日於多倫多 Cameron House、10月10日於渥太華 Red Bird 演出。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