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森·連恩:三冠王持續在百老匯、好萊塢及更廣闊的舞台上閃耀

2025-04-18 23:13
Nathan Lane in Carrie Pilby (2016)
Nathan Lane in Carrie Pilby (2016)

從舞台劇《金牌製作人》和《天使在美國》到憑藉《破案三人行》贏得艾美獎,本文回顧這位備受讚譽的演員多才多藝且經久不衰的職業生涯。

內森·連恩(Nathan Lane)是他這一代美國演員中最受讚譽且最多才多藝的代表之一,是少數在百老匯舞台和電影銀幕上同樣具有駕馭力的天才。他近期於 2022 年憑藉在 Hulu 熱門劇集《破案三人行》(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中 captivating 的客串角色贏得艾美獎,這有力地提醒著人們,連恩在他輝煌的職業生涯數十年後,仍然是娛樂界一股重要且具影響力的力量。他持續參與具時效性且備受評論界關注的作品,從超現實電影《寶驚魂》(Beau Is Afraid)到備受期待的 2025 年 Hulu 喜劇影集《Mid-Century Modern》。

連恩的獎盃櫃充分說明了他在不同媒介上的影響力:三座表彰其舞台劇作品的東尼獎(Tony Awards)、三座艾美獎(一座黃金時段,兩座日間時段)、一座美國演員工會獎(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七座戲劇桌獎(Drama Desk Awards),甚至還有倫敦著名的勞倫斯·奧立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這些獎項不僅突顯了評論界的讚譽,更證明了他無論在標誌性的喜劇表演還是深刻感人的戲劇角色中都能表現卓越的非凡能力,鞏固了他作為現代舞台與銀幕大師的地位。他持續參與橫跨戲劇、電影和串流平台的高知名度、當前熱門項目,展現了在不斷變化的娛樂版圖中非凡的職業壽命和適應性,確保他始終具有新聞價值。

從澤西市的根基到百老匯的夢想

這位演員本名約瑟夫·連恩(Joseph Lane),1956 年 2 月 3 日出生於新澤西州澤西市(Jersey City, New Jersey)。他的早年生活充滿重大挑戰,這或許鍛造了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顯而易見的韌性。他在一個愛爾蘭裔美國天主教家庭長大,是三個男孩中最小的一個。他的父親丹尼爾(Daniel)是一名卡車司機,曾夢想成為男高音歌手,卻長期與酗酒問題搏鬥,在連恩僅十一歲時去世。他的母親諾拉(Nora)是一名秘書,也面臨著嚴重的躁鬱症(現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的困擾,有時需要住院治療。面對這些困境,連恩的哥哥丹尼爾(Daniel)挺身而出,成為了一個支持性的父親形象。

在這樣艱難的成長環境中,連恩很早就找到了對表演的熱情。據說,六年級時一次製作中的角色,在他引發觀眾第一次笑聲後,點燃了他對表演的熱愛。這份興趣在澤西市的耶穌會學校聖彼得預備高中(St. Peter’s Preparatory High School)得到了培養,他的才華在那裡獲得認可,最終在 1974 年畢業時被評為「最佳演員」。他獲得了費城聖約瑟夫學院(St. Joseph’s College)的戲劇獎學金,但當發現獎學金無法支付所有生活費用——這筆錢他的家庭無法負擔——他做出了關鍵的決定,放棄大學,於 1970 年代末直接搬到紐約市追求演藝事業。

當他試圖加入舞台演員專業工會「演員權益協會」(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時,遇到了一個實際障礙:已經有另一位約瑟夫·連恩註冊了。被迫選擇新藝名的他,選了「內森」(Nathan),靈感來自經典音樂劇《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中的標誌性角色內森·底特律(Nathan Detroit)。這是他欣賞的角色,他已經在晚宴劇院扮演過,而且,在一個驚人的生命模仿藝術的例子中,他後來在百老匯扮演此角並大獲好評,獲得了他第一個東尼獎提名。這個選擇突顯了他從職業生涯一開始就與音樂劇的深厚連結。

他在紐約市的早年經歷了典型的「掙扎中的演員」生活。他做過各種零工來養活自己,包括電話行銷、進行問卷調查和遞送歌唱電報。他還嘗試過單口喜劇,與派崔克·史塔克(Patrick Stack)組成了短暫的搭檔。與此同時,他勤奮地尋求表演機會,在外百老匯(Off-Broadway)製作和晚宴劇院巡迴演出中找到工作。這段在經濟困難和演藝行業固有不確定性中堅持不懈的時期,展現了他非凡的決心,這很可能源於他在充滿挑戰的青年時期培養出的韌性。

Nathan Lane
Nathan Lane in Monsters (2022)

百老匯巨星:里程碑角色與東尼獎榮耀

內森·連恩於 1982 年正式在百老匯首次亮相,在諾爾·寇威爾(Noël Coward)的《目前的笑聲》(Present Laughter)復排版中飾演羅蘭·莫爾(Roland Maule),該劇由喬治·C·史考特(George C. Scott)執導。這個角色為他贏得了首次重要認可,獲得了戲劇桌獎提名。他早期的百老匯之路包括一些不太成功的嘗試,例如 1983 年 notorioulsy 昂貴卻失敗的《Merlin》,由魔術師道格·亨寧(Doug Henning)主演(連恩後來打趣說:「道格·亨寧最偉大的魔術就是讓觀眾消失」),以及 1985 年一部短命的音樂劇改編版《柳林風聲》(Wind in the Willows),他在其中飾演蟾蜍先生(Toad)。

在百老匯變幻莫測的環境中闖蕩的同時,連恩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初在外百老匯建立了令人敬畏的聲譽。他經常與備受讚譽的劇作家泰倫斯·麥克納利(Terrence McNally)合作,出演了諸如《里斯本的茶花女》(The Lisbon Traviata)、《壞習慣》(Bad Habits)、《唇齒相依》(Lips Together, Teeth Apart)以及後來的《愛!勇氣!同情!》(Love! Valour! Compassion!)等重要製作。他在曼哈頓劇院俱樂部(Manhattan Theatre Club)、第二舞台劇院(Second Stage Theatre)和公共劇院(Public Theater)(包括公園莎士比亞(Shakespeare in the Park)的《一報還一報》(Measure for Measure))等著名場所的工作為他贏得了評論界的讚譽,包括多個戲劇桌獎和 1992 年因持續卓越表演而獲得的夢寐以求的奧比獎(Obie Award)。

他主要的百老匯突破出現在 1992 年,憑藉著大獲成功的復排版《紅男綠女》。飾演內森·底特律——正是啟發他藝名的那個角色——連恩與費絲·普林斯(Faith Prince)和彼得·蓋勒格(Peter Gallagher)同台,貢獻了明星級的表演。該製作在評論界和商業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連恩也因此獲得了他首個東尼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提名,鞏固了他在百老匯的領銜地位。他還憑藉該角色獲得了戲劇桌獎和外圈劇評人獎(Outer Critics Circle Awards)。

四年後,也就是 1996 年,連恩首次贏得東尼獎。他在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的經典音樂喜劇《春光滿古城》(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的成功復排版中,飾演狡猾的奴隸 Pseudolus。他充滿活力且滑稽的表演贏得了廣泛讚譽,為他贏得了東尼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獎,同時再次獲得戲劇桌獎和外圈劇評人獎。

千禧年之交帶來了他或許最具標誌性的舞台角色:在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將自己的電影改編成音樂劇的《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中飾演麥克斯·畢亞利斯托克(Max Bialystock)。該劇於 2001 年首演,由他與馬修·柏德瑞克(Matthew Broderick)共同主演,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和百老匯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之一。連恩對這位詭計多端、性格誇張的製作人的詮釋獲得了普遍讚譽。這為他贏得了第二座東尼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獎、另一座戲劇桌獎、一座外圈劇評人獎,並且當他在倫敦西區(West End)重演該角色時,還獲得了著名的勞倫斯·奧立佛獎最佳音樂劇男主角獎。他與柏德瑞克的搭檔成為傳奇,他們每次回歸演出都讓票房飆升。

展現其非凡的表演跨度,連恩在 2018 年百老匯復排的東尼·庫許納(Tony Kushner)史詩級劇作《天使在美國》(Angels in America)中,挑戰了現代戲劇中最具挑戰性的角色之一。他對深受愛滋病折磨但至死不渝的深櫃權力掮客律師羅伊·M·科恩(Roy M. Cohn)的深刻詮釋,為他贏得了熱烈好評和他的第三座東尼獎,這次是最佳戲劇男配角獎。這次獲獎鞏固了他作為一位在音樂喜劇和嚴肅戲劇兩方面都達到頂峰認可的演員地位,這是一項罕見的成就。他能夠駕馭麥克斯·畢亞利斯托克的奔放喜劇和羅伊·科恩的黑暗強度,展現了非凡的藝術廣度。

連恩多產的百老匯生涯還包括許多其他著名的角色和榮譽。他曾在尼爾·賽門(Neil Simon)的《23樓的笑聲》(Laughter on the 23rd Floor)中飾演喜劇性地要求苛刻的麥克斯·普林斯(Max Prince),在音樂劇《阿達一族》(The Addams Family)中飾演高魔子·阿達(Gomez Addams),在《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中飾演愛斯特拉岡(Estragon),在《晚餐來的客人》(The Man Who Came to Dinner)中飾演謝里丹·懷特塞德(Sheridan Whiteside)。他憑藉在《The Nance》(飾演一位 1930 年代的深櫃滑稽劇演員)中的主角角色以及在復排劇《頭版》(The Front Page)中的配角角色獲得了進一步的東尼獎提名。他與馬修·柏德瑞克重聚,成功復排了《單身公寓》(The Odd Couple),甚至還為史蒂芬·桑坦修訂的音樂劇《青蛙》(The Frogs)改編了劇本,並在其中擔任主演。他與桑坦和麥克納利等巨匠的頻繁合作,突顯了這些作家對他處理複雜喜劇、悲情和音樂性的獨特能力的深厚藝術信任。

銀幕形象:從聲音表演到性格角色

在征服百老匯的同時,內森·連恩也在銀幕上建立起重要的事業,透過聲音演出和令人難忘的真人角色達到了標誌性的地位。他的聲音因在迪士尼動畫巨片《獅子王》(The Lion King, 1994)中為過度活躍且搞笑的狐獴丁滿(Timon)配音而為全球數百萬人所熟知。該片的巨大成功使得連恩在直接發行錄影帶的續集如《獅子王2:辛巴的榮耀》(The Lion King II: Simba’s Pride)和《獅子王3:Hakuna Matata》(The Lion King 1½)、動畫系列劇《彭彭丁滿歷險記》(Timon & Pumbaa)以及甚至 2023 年的短片《奇遇工作室》(Once Upon a Studio)中再次獻聲。他在《彭彭丁滿歷險記》系列中的工作為他贏得了 1996 年的第一座日間艾美獎。

連恩獨特的嗓音被證明非常受動畫界青睞。他憑藉為劇集《老師的寵物》(Teacher’s Pet)(及其電影版)中的 Spot Helperman/Scott Leadready II 配音,贏得了第二座日間艾美獎。他還令人難忘地為《一家之鼠》(Stuart Little)系列電影中那隻憤世嫉俗的貓 Snowbell 配音,並為《冰凍星球》(Titan A.E.)、《原子小金剛》(Astro Boy)以及近期的《魔咒奇緣》(Spellbound)等動畫長片獻聲。這個平行的聲音表演事業極大地擴展了他的名聲,創造了一個深受全球觀眾(包括幾代兒童)喜愛的獨特形象,與他的舞台和真人表演作品區分開來。

他進入主流電影視野的重大突破來自於《鳥籠》(The Birdcage, 1996)。這部由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執導、與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共同主演的美國版《假鳳虛凰》(La Cage aux Folles)在評論界和商業上都大獲成功。連恩對阿爾伯特·高曼(Albert Goldman)——威廉斯飾演的夜總會老闆那浮誇、永遠戲劇化的伴侶——令人難忘的演繹,將他推向了更廣泛的明星地位。這個角色在更大範圍內展示了他的喜劇才華,證明他的天賦能夠有力地轉化到電影中,並能撐起一部大型製片廠的喜劇。他的表演為他贏得了首次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男主角提名,與劇組共享的美國演員工會獎傑出整體演出獎,以及個人美國演員工會獎傑出男配角提名。

繼《鳥籠》之後,連恩擔任了主角,例如在鬧劇喜劇《捕鼠氣》(Mouse Hunt, 1997)中飾演厄尼·斯蒙茨(Ernie Smuntz)。2005 年,他在電影版《金牌製作人》中重演了他贏得東尼獎的角色麥克斯·畢亞利斯托克,再次與馬修·柏德瑞克搭檔。雖然該片相較於舞台劇的轟動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但連恩的表演為他贏得了第二次金球獎提名。

他的電影作品展現了超越寬泛喜劇的相當大的範圍。他的第一個電影角色是在《紫苑草》(Ironweed, 1987)中的一個戲劇性轉折。他出演了蓋瑞·馬歇爾(Garry Marshall)的《現代愛情故事》(Frankie and Johnny, 1991)、愛滋病時代的喜劇劇情片《Jeffrey》(1995),在群星薈萃的《少爺返鄉》(Nicholas Nickleby, 2002)中飾演文森特·克拉姆爾斯(Vincent Crummles)(憑此獲得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群體演出獎),並在《選票風波》(Swing Vote, 2008)、《魔鏡,魔鏡》(Mirror Mirror, 2012)、《英文老師》(The English Teacher, 2013)、《凱莉·皮爾比》(Carrie Pilby, 2016)和《雪場莊園》(The Vanishing of Sidney Hall, 2017)等電影中擔任角色。近期,他出演了阿里·艾斯特(Ari Aster)具挑戰性的《寶驚魂》(Beau Is Afraid, 2023)和 A24 的音樂喜劇《屌屌上口》(Dicks: The Musical, 2023)。

電視成就:從搶鏡客串到艾美獎得主

內森·連恩在電視領域也開闢了一個非常成功且備受讚譽的空間,尤其以其影響力巨大的客串演出而聞名。他保持著黃金時段艾美獎客串演員類別提名次數最多的記錄,在喜劇和戲劇類別共獲得八次提名,最終才贏得獎項。那期待已久的艾美獎於 2022 年頒發,表彰他在 Hulu 的《破案三人行》中飾演複雜的熟食店老闆泰迪·迪馬斯(Teddy Dimas),獲得了傑出喜劇類影集客串男演員獎,他因重演該角色於 2023 年再次獲得提名。

他在有限的螢幕時間內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在他飾演的常設角色中顯而易見。他因在 ABC 熱門情境喜劇《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中飾演搶鏡、浮誇戲劇化的婚禮策劃師佩珀·薩爾茨曼(Pepper Saltzman)而獲得三次艾美獎提名。他憑藉在 CBS 的《法庭女王》(The Good Wife)中飾演精明的破產管理人克拉克·海登(Clarke Hayden)的表演,獲得了另一次艾美獎提名,這次是在戲劇類別。這些常設角色成為了粉絲的最愛,展示了他創造令人難忘、常常搶盡風頭的人物的才能。

他的艾美獎提名之旅始於 1995 年客串《歡樂一家親》(Frasier),並於 1998 年因客串《為你瘋狂》(Mad About You)而繼續獲得提名。除了這些獲提名的角色外,連恩近年來在電視上展現了顯著的戲劇深度。他在備受讚譽的 FX 迷你劇《美國犯罪故事:公眾與O·J·辛普森的對決》(The People v. O. J. Simpson: American Crime Story, 2016)中飾演辯護律師 F·李·貝利(F. Lee Bailey),並在 Showtime 的《英國恐怖故事:天使之城》(Penny Dreadful: City of Angels, 2020)中擔任主角偵探路易斯·米切納(Lewis Michener)。他在 HBO 的《鍍金年代》(The Gilded Age, 2022-2023)中飾演歷史上的社交仲裁者沃德·麥卡利斯特(Ward McAllister),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並最近在 Netflix 的選集系列劇《怪獸:萊爾與艾瑞克·梅內德斯的故事》(Monsters: The Lyle and Erik Menendez Story, 2024)中飾演記者多明尼克·鄧恩(Dominick Dunne)。這種向複雜、道德模糊或具有歷史意義人物的傾斜,突顯了他在小螢幕上超越純粹喜劇的多樣性。

他廣泛的電視作品還包括早期的劇集工作,如《One of the Boys》(1982),短命的情境喜劇如《Encore! Encore!》(1998-1999)和《Charlie Lawrence》(2003),以及在《邁阿密風雲》(Miami Vice)、《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人生如戲》(Curb Your Enthusiasm)、《超級製作人》(30 Rock)、《黑名單》(The Blacklist)等劇集中的難忘客串演出,以及 2024 年在《艾爾斯貝絲》(Elsbeth)中的一集客串。

Nathan Lane
Nathan Lane in Mirror Mirror (2012)

連恩的技巧:時機、多樣性與聲音

內森·連恩的表演風格以無可挑剔的喜劇時機、高能量和深刻的多樣性的獨特融合為特點。他被廣泛認為是一位喜劇天才,能夠精準地傳遞快速連珠炮似的對白並執行肢體喜劇。他的舞台表現力常被形容為充滿活力且氣場強大,無論是在宏大的百老匯音樂劇還是在私密的戲劇演出中,都擁有一種能吸引觀眾的能量。這種著名的能量似乎是一貫的線索,使他的喜劇角色滑稽可笑,戲劇刻畫令人敬畏,這很可能是多年來需要掌控戲劇空間而磨練出的核心要素。

至關重要的是,連恩擁有罕見的能力,能夠在誇張、引人發笑的喜劇和深刻、引起共鳴的悲情時刻之間無縫轉換。麥克斯·畢亞利斯托克的狂躁能量與羅伊·科恩毀滅性的脆弱,或是浮誇的阿爾伯特·高曼與堅忍的克拉克·海登之間的對比,都例證了這種非凡的範圍。主要熟悉他喜劇作品的觀眾常常對他帶給戲劇角色的深度和嚴肅性表示驚訝,然而這種雙重性貫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他曾引用像傑基·葛里森(Jackie Gleason)這樣的喜劇傳奇作為靈感來源,暗示了他精湛的時機掌握和角色塑造的根源。

他獨特的嗓音是他武器庫中的另一個關鍵工具。常因其較高的音調和富於表現力的特質而被識別,它被有效地用於塑造像丁滿和 Snowbell 這樣的標誌性動畫角色,以及他的真人表演和舞台角色。他巧妙地調節聲音,從百老匯喜劇所需的洪亮宣告,到像佩珀·薩爾茨曼這樣角色的尖銳、機智的表達,或是像羅伊·科恩這樣人物所需的 menacing 暗示。這是一個即時可辨識且構成他獨特表演工具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依然佔據中心舞台:近期與未來規劃

內森·連恩的職業生涯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自從 2022 年憑藉《破案三人行》贏得艾美獎(隨後在 2023 年因同一角色再次獲得提名)以來,他一直活躍於各種平台。他繼續在《鍍金年代》第二季中飾演沃德·麥卡利斯特,出演了備受爭議的電影《寶驚魂》,主演了音樂電影《屌屌上口》,為動畫電影《魔咒奇緣》配音,在《怪獸》選集系列中飾演多明尼克·鄧恩,並在《艾爾斯貝絲》中客串演出。

展望未來,連恩將主演備受期待的 Hulu 喜劇影集《Mid-Century Modern》,計劃於 2025 年首播。該劇由《威爾與格蕾絲》(Will & Grace)的資深創作者麥克斯·馬奇尼克(Max Mutchnick)和大衛·科恩(David Kohan)創作,並由萊恩·墨菲(Ryan Murphy)、連恩和共同主演麥特·波莫(Matt Bomer)擔任執行製片人,靈感來自於《黃金女郎》(The Golden Girls)。劇情圍繞三位最好的同性戀朋友(連恩、波莫和內森·李·格雷厄姆 Nathan Lee Graham)在一位共同朋友去世後決定一起住在棕櫚泉(Palm Springs)。連恩飾演邦尼·施奈德曼(Bunny Schneiderman),是三人中最富有的一個,最初與他的母親西比爾(Sybil)同住。

該劇在首播前就因傳奇女演員琳達·拉文(Linda Lavin)——飾演西比爾——在拍攝了幾集後於 2024 年末意外去世而引起關注。她的去世隨後被寫入劇中,為該項目增添了一層悲傷的色彩。連恩在《Mid-Century Modern》中擔任執行製片人的角色,也標誌著他可能擴展其創意參與度,暗示著在表演之外對塑造項目有更深的投入。

個人生活

雖然對自己的技藝極度投入,內森·連恩也分享了他個人生活的一些方面。他在 1999 年的一次雜誌採訪中公開出櫃,承認自己是同性戀,這在當時對一位主要演員來說是重要的一步。2015 年 11 月,他與他的長期伴侶、劇作家兼製作人德夫林·艾略特(Devlin Elliott)結婚。

他的貢獻已獲得眾多超越表演獎項的殊榮認可。他於 2006 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上獲得一顆星星,並於 2008 年入選美國戲劇名人堂(American Theater Hall of Fame)。2024 年,戲劇桌獎授予他哈羅德·S·普林斯終身成就獎(Harold S. Prince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內森·連恩的傳奇是一位天賦異禀的藝人,他征服了百老匯,在電影和電視領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並持續挑戰自我、取悅觀眾。他從澤西市充滿挑戰的童年到成為屢獲殊榮的明星的旅程,證明了他的才華、韌性和奉獻精神。作為一位公開的同性戀演員,他在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喜劇還是戲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也在娛樂行業代表性不斷演變的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作為一隻過度活躍的狐獴引人發笑,作為一個詭計多端的製作人掌控舞台,還是作為一個飽受折磨的律師令人心碎,內森·連恩仍然是一位充滿活力且備受喜愛的偶像,他的光芒持續閃耀。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