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坎卓克:從百老匯神童到好萊塢要角暨導演

2023-05-01 11:01
Anna Kendrick
Anna Kendrick and Kelley Jakle in Pitch Perfect 2 (2015)

本文記錄了這位曾獲奧斯卡提名、《歌喉讚》與《魔髮精靈》系列女星多才多藝的職業生涯,以及她近期首次執導的電影《小時女子》。

安娜·坎卓克是當代娛樂界一位傑出且極具多樣性的代表人物,她在電影、舞台劇、電視甚至音樂排行榜上都擄獲了觀眾的心。她的演藝之路標誌著重要的里程碑,包括罕見地獲得美國表演獎項「三冠王」的提名:東尼獎、奧斯卡獎和艾美獎。雖然她以在《型男飛行日誌》中獲得奧斯卡提名的表演,以及在賣座系列電影《歌喉讚》和《魔髮精靈》中的主角角色而廣為人知,但坎卓克仍在不斷進化。她近期憑藉備受好評的驚悚片《小時女子》拓展至導演領域,這標誌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新篇章,展現了她在鏡頭後的雄心與才華。這條軌跡描繪了她從一位年紀輕輕的舞台表演者,成長為多面向的好萊塢人物,持續展現其寬廣的戲路與持久的魅力。

早期階段:緬因州出身與百老匯之光

安娜·庫克·坎卓克於 1985 年 8 月 9 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她的父母分別是會計師珍妮絲和同時從事金融工作的歷史老師威廉。坎卓克還有一個同樣追求演藝事業的哥哥麥可·庫克·坎卓克。她在故鄉很早就踏入了表演藝術之路。年僅六歲時,她就在南波特蘭抒情音樂劇院的當地製作《安妮》中首次登台,並參與了緬因州的其他製作。這份早期的興趣迅速發展成認真的抱負。到了 10 歲,坎卓克已經說服父母開車帶她從波特蘭前往紐約市參加專業的戲劇試鏡。這段早期的投入,加上父母全心全意的支持(包括在她後來的百老匯演出期間的交通接送與在家自學),從小就為她奠定了專業精神和驅動力的基礎,顯示出超越其年齡的專注力。她的重大突破來得很快。1998 年,年僅 12 歲的坎卓克在百老匯首次亮相,於科爾·波特的音樂劇復排版《上流社會》中獲得了黛娜·洛德的角色。她的表演立即獲得了顯著的評論界認可。她獲得了東尼獎音樂劇最佳女配角提名,成為東尼獎歷史上最年輕的提名者之一。除了東尼獎提名,她還獲得了戲劇桌獎提名,並因其處女秀贏得了聲望卓著的劇院世界獎。據報導,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同劇演員在演出期間也認可了她突出的潛力。這次在百老匯的早期成功不僅開啟了她的職業生涯,也為未來在不同媒介上獲得榮譽奠定了關鍵基礎,在極其年輕的年紀就確立了她在音樂劇領域的資質。

轉向銀幕:《酷兒夏令營》與《暮光之城》

繼百老匯的成功以及參與紐約市歌劇院《小夜曲》等其他舞台製作後,坎卓克轉向了銀幕發展。2003 年從波特蘭的迪林高中畢業後,她在獨立音樂喜劇電影《酷兒夏令營》中完成了她的劇情片處女作。這部由陶德·葛拉夫執導、改編自他在表演藝術夏令營經歷的電影中,坎卓克飾演了書呆子氣、起初不起眼的佛里茲·華格納。《酷兒夏令營》在日舞影展首映後成為一部邪典最愛。儘管電影預算極低——據報導坎卓克每天的片酬僅 75 美元——她的表演為她贏得了獨立精神獎最佳首秀表演的提名。她繼續累積電影作品,例如在 2007 年的成長喜劇《火箭科學》中飾演競爭心極強的辯論選手金妮·萊爾森,這為她贏得了第二次獨立精神獎提名(最佳女配角)。然而,她真正被全球觀眾認識是透過在一個主要系列電影中的配角。2008 年,坎卓克在青少年現象級電影《暮光之城:無懼的愛》中飾演主角貝拉·史旺的高中朋友潔西卡·史坦利。她在續集《暮光之城:新月》(2009)、《暮光之城:蝕》(2010)和《暮光之城:破曉Ⅰ》(2011)中再次飾演該角色,在該系列龐大的粉絲群中獲得了廣泛的知名度。

好萊塢突破:《型男飛行日誌》(2009)

雖然《暮光之城》系列帶來了主流的認可,但坎卓克的評論界突破是在 2009 年,憑藉她在傑森·瑞特曼廣受好評的喜劇劇情片《型男飛行日誌》中的角色。與喬治·克隆尼和薇拉·法蜜嘉同台演出,坎卓克飾演娜塔莉·基納,一位年輕、雄心勃勃、起初充滿理想主義的效率專家,旨在革新企業裁員流程。她的角色與克隆尼飾演的冷漠資深員工形成了關鍵對比,代表了對現代勞動力更樂觀(儘管有些天真)的觀點。她的表演受到評論家和觀眾的一致稱讚,展現了深刻且極具共鳴的喜劇節奏感。這個角色將坎卓克推向了主要獎項的討論範圍。她獲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的最佳女配角提名。她還贏得了包括國家評論協會在內的有影響力團體的最佳女配角獎。對《型男飛行日誌》的評論界讚譽果斷地展示了她的戲劇能力,證明了她的戲路遠超她之前承擔的喜劇或配角角色,並為她贏得了重要的業界認可。這次奧斯卡提名標誌著繼她的東尼獎提名之後,在她邁向表演獎項「三冠王」之路上的第二個主要支柱,鞏固了她作為一位能夠在戲劇和電影領域都達到最高水平的表演者的地位。

流行文化現象:《歌喉讚》與〈杯子歌〉

2012 年,安娜·坎卓克擔任了一個將定義她職業生涯重要部分的主角角色:音樂喜劇《歌喉讚》中的貝卡·米切爾。這部以大學阿卡貝拉團體的競爭世界為中心的電影意外地大受歡迎,催生了兩部成功的續集,《歌喉讚 2》(2015)和《歌喉讚 3》(2017),坎卓克在整個系列中都領導著巴頓貝拉合唱團。除了電影的票房成功,《歌喉讚》還引發了一場與坎卓克直接相關的意想不到的音樂轟動:她對歌曲〈杯子歌 (當我離開後)〉(Cups (When I’m Gone))的表演。這首歌被納入電影背後的故事本身就是網路文化的產物;坎卓克是從網路上的一個爆紅影片中學會了這首歌及其獨特的杯子敲擊節奏(最初源自 1931 年卡特家族的一首歌,後來由 Lulu and the Lampshades 改編並由 Anna Burden 在 Reddit 上推廣)。她在《歌喉讚》的試鏡中表演了這首歌,給電影製作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足以將其寫入電影,作為貝卡的試鏡曲目。電影上映後,一個名為〈杯子歌 (歌喉讚之當我離開後)〉(Cups (Pitch Perfect’s When I’m Gone))的混音版本於 2013 年作為單曲發行。它的成功是爆炸性的,且很大程度上是出乎意料的,甚至連坎卓克本人也沒想到。這首歌在排行榜上攀升,最高達到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第 6 名,並在榜上停留了驚人的 44 週。它登上了告示牌成人當代榜的冠軍,並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獲得了多白金認證,意味著數百萬的銷量和串流量。〈杯子歌〉成為全球文化現象,與坎卓克和電影密不可分,啟發了無數的網路翻唱和學校才藝表演。這段歷程體現了病毒式文化不可預測的力量,透過一個她並未積極追求的途徑鞏固了坎卓克的主流名聲。儘管取得了巨大的音樂成功,坎卓克後來表示驚訝並帶有一絲矛盾心理,稱她沒有追求音樂事業是因為她不寫歌,並且覺得與那些專注的音樂人相比,這次的成功有點不勞而獲。這突顯了她作為演員的主要焦點與〈杯子歌〉突然帶給她的巨大流行明星地位之間的有趣分歧。

拓展視野:多元角色與配音工作

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安娜·坎卓克始終展現出非凡的多樣性,拒絕被限制在單一類型中。繼《型男飛行日誌》提名和《歌喉讚》成名之後,她繼續挑戰各種各樣的角色。她在迪士尼改編的史蒂芬·桑坦音樂劇《魔法黑森林》(2014)中回歸音樂劇本源,飾演灰姑娘,並主演了改編自兩人音樂劇的電影《最後那五年》(2014)。她同時也在多部喜劇電影中取得平衡,例如《歪小子史考特》(2010)、癌症劇情喜劇《活個痛快》(2011)、夥伴喜劇《婚禮玩很大》(2016)以及 Disney+ 節日電影《諾艾爾的聖誕任務》(2019)。與此同時,她在犯罪劇情片《火線赤子情》(2012)、與班·艾佛列克合作的驚悚片《會計師》(2016)、與布蕾克·萊芙莉合作的時尚懸疑片《失蹤網紅》(2018)、科幻驚悚片《偷渡者》(2021)以及心理劇情片《親愛的愛麗絲》(2022)中探索了更黑暗或更具戲劇性的領域。為她的職業生涯增添了另一個維度的是,坎卓克成為了非常成功的動畫系列《魔髮精靈》的核心配音員,在《魔髮精靈》(2016)中首度聲演永遠樂觀的波比女王。她在續集《魔髮精靈唱遊世界》(2020)和《魔髮精靈:樂團在一起》(2023)以及各種電視特別節目中再次獻聲。她的工作也延伸到了電視領域。她主演並執行製作了 HBO Max 的浪漫喜劇選集系列《愛情生活》(2020-2021)。2020 年,她還主演並執行製作了 Quibi 的短劇喜劇系列《虛擬替身》。她在《虛擬替身》中飾演寇弟·海勒的表現為她贏得了黃金時段艾美獎短劇/劇情類影集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這次艾美獎提名標誌著她完成了美國主要表演獎項提名(東尼獎、奧斯卡獎和艾美獎)的「三冠王」大滿貫,鞏固了她作為一位在舞台、電影和電視領域都獲得認可的極其多才多藝的表演者的地位。

作者:《我這個拚命三郎小不點》

2016 年,坎卓克在她的成就清單上增加了「出版作家」這一項,推出了她的回憶錄《我這個拚命三郎小不點》。這本集結了幽默自傳散文的書成為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在書中,坎卓克分享了她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的故事——從童年的怪癖和早期的百老匯經歷,到闖蕩好萊塢和約會——所有內容都以她那機智、坦率且常常自嘲的口吻呈現,這種風格早已使她在社交媒體上廣受歡迎。回憶錄的標題以及一貫受到稱讚的幽默、 relatable(引起共鳴的)基調,強化了常與她聯繫在一起的「拚命三郎」、「討人喜歡的笨拙」公眾形象,為粉絲提供了一個精心策劃卻又看似真實的窗口,窺視她的世界,這也符合粉絲們的期待。

走向幕後:《小時女子》

標誌著其職業生涯的重大拓展,安娜·坎卓克以 2023 年的電影《小時女子》完成了她的導演處女作。她不僅執導了這部電影,還擔任了主角雪莉兒·布雷蕭,並兼任執行製片人。該片根據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真實故事改編:連環殺手羅德尼·阿爾卡拉在 1978 年公然參加了熱門電視節目《約會遊戲》,甚至贏得了一次約會,之後才最終被捕。坎卓克的電影以此奇異事件為框架,探討了更深層的主題,特別是那個時代普遍存在的系統性厭女症及其與針對女性的暴力之間的聯繫。選擇這樣一個黑暗、複雜且具有社會關聯性的主題作為她的首部導演作品,代表了與她大部分較輕鬆喜劇作品的顯著區別,並表明了她希望從一個具有創意控制權的位置來處理具有挑戰性的素材。 《小時女子》於 2023 年 9 月在多倫多國際影展(TIFF)首映,隨後於 2024 年 10 月由 Netflix 在全球發行。該片獲得了普遍正面的評價,特別是對坎卓克的導演手法及其對敏感題材的處理表示讚賞。評論家們注意到她能夠營造緊張氣氛,並在不訴諸過度血腥的情況下探討那個時期令人不安的性別歧視現實。她的導演處女作為她贏得了業界的認可,包括棕櫚泉國際影展的「值得關注導演」獎和阿斯特拉獎的最佳首部劇情片獎。為這個項目增添了另一層影響的是,坎卓克將她從這部電影獲得的全部片酬捐贈給了支持性暴力倖存者的慈善機構。這次導演成就標誌著她職業生涯的重大演變,展示了藝術上的雄心壯志,並成功轉型為鏡頭後一個強大的新角色。

個人生活與近期/未來作品

雖然坎卓克通常對私生活保密,但關於她的一些個人細節是公開的。她居住在洛杉磯,身高 5 英尺 2 英寸(約 157 公分)。多年來,她的戀情對象包括英國電影製片人艾德格·萊特(2009-2013)、英國攝影師班·理查森(始於 2014 年)以及演員比爾·哈德(據報導關係於 2022 年結束)。在專業方面,坎卓克仍然非常活躍。她近期的演藝作品包括心理驚悚片《親愛的愛麗絲》(2022),她也擔任了該片的執行製片人,以及喜劇片《自力更生》(2023)。她也繼續在持續發展的《魔髮精靈》系列中為波比女王配音,包括 2023 年的《魔髮精靈:樂團在一起》。展望未來,粉絲們可以期待她在《失蹤網紅2》中回歸飾演史蒂芬妮·史邁瑟斯,這是 2018 年熱門喜劇驚悚片的續集,預計將於 2025 年上映。這部續集的開發表明坎卓克可能有一個新的系列電影焦點,提供一個與已完結的《歌喉讚》系列相比,不同且可能更成熟的喜劇驚悚片出路。安娜·坎卓克的職業軌跡證明了她的才華、多樣性和持久的吸引力。從她在百老匯作為童星獲得東尼獎提名的處女秀,到成為奧斯卡提名的電影明星、十億美元票房《歌喉讚》系列的面孔、《魔髮精靈》中備受喜愛的波比女王配音員、暢銷書作家、艾美獎提名者,以及現在備受讚譽的導演,她在娛樂行業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和適應能力。以其敏銳的智慧和 relatable(引起共鳴的)形象而聞名,她建立了一個跨越類型和媒介的多元化作品集。隨著她在《小時女子》中成功的導演處女作以及像《失蹤網紅2》這樣備受期待的項目即將推出,安娜·坎卓克作為一名藝術家持續進化,鞏固了她在好萊塢作為一個重要且充滿活力的力量的地位,無論是在鏡頭前還是鏡頭後。

Anna Kendrick
Anna Kendrick in Table 19 (2017)

發佈留言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