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備受期待的阿根廷五十年代漫畫改編作品終於登場。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符號,背後有著完整的故事。此外,Netflix 的改編版本也值得一看。與近期一些令人滿意的串流平台文學改編作品風格一致,《深空永航》是一部出色的劇集,它重新演繹了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令人難以置信的人文故事。
你以為末日題材的劇集是近幾年才有的嗎?正如我們將看到的,作為其基礎的阿根廷漫畫,是一部完全開創性的作品,引發了全球性的現象。
故事始於一個不可能的場景:夏夜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降下了雪。但這並非溫和的降雪。它寂靜、迅速且致命。任何接觸到的東西——人類、動物、植物——都會瞬間死亡。數小時內,充滿活力的阿根廷首都變成了一座白雪覆蓋的墓地,數百萬人喪生,少數倖存者被孤立、恐懼,與那個消失在有毒白毯下的世界失去了聯繫。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場景,標誌著 Netflix 野心勃勃的新科幻劇集《深空永航》的開端,該劇將於 2025 年 4 月 30 日全球首播。
由里卡多·達林飾演胡安·薩爾沃——一個被迫投入非凡鬥爭的普通人——這部六集的第一季對這家串流巨頭來說是一項重大的嘗試。這是《深空永航》首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部 1957 年的圖像小說由作家赫曼·歐斯特黑爾德和藝術家法蘭西斯科·索拉諾·洛佩斯創作,深深植根於阿根廷的文化和政治意識之中。

漫畫:阿根廷的傳奇
在 Netflix 推出高預算的劇集之前,在全球引頸期盼之前,是那部連載漫畫。《深空永航》最早於 1957 年至 1959 年間,在阿根廷雜誌《Hora Cero Semanal》上每週連載。由赫曼·歐斯特黑爾德編寫,配上法蘭西斯科·索拉諾·洛佩斯粗獷而富有感染力的畫風,這部 350 頁的敘事以其對人類對抗神秘外星入侵的絕望鬥爭的描繪,抓住了讀者的心。故事透過胡安·薩爾沃的視角展開,起初他只是個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郊區家中與朋友玩 Truco(一種流行的紙牌遊戲)的普通人,就在那時,致命的雪開始降下。他、他的家人和朋友成了不情願的倖存者,被迫臨時尋找保護,並冒險進入如今充滿敵意的城市。
《深空永航》因其品質和深度迅速獲得認可,超越了媒介本身,可能成為阿根廷歷史上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其影響力遍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其持久的力量不僅在於其驚心動魄的情節,還在於其豐富的主題層次和獨特的阿根廷視角。儘管背景設定具體——布宜諾斯艾利斯可辨識的街道和地標——但故事通過其深刻人性化的人物和關於生存、團結與抵抗的永恆主題,獲得了普遍的吸引力。
歐斯特黑爾德本人闡述了一個關鍵主題:《深空永航》真正的英雄不是個人,而是集體。這種對群體生存和協作努力的關注是刻意的選擇,將作品定位於反對當時美國流行文化中常被頌揚的「強悍個人主義」。敘事展示了普通人——務實的知識分子法瓦利、開朗的工人佛朗哥、普通人薩爾沃——必須如何團結起來,匯集資源和勇氣,在內部的猜疑和外部的威脅中求生存。這種對集體的強調不僅僅是一種敘事手法;它反映了一種特定的政治和哲學立場,一種反主流文化的宣言,倡導社群勝過孤膽英雄,源自一個經常感覺處於全球權力邊緣的國家。
此外,《深空永航》充滿了政治寓言。入侵者很大程度上保持隱形,其主宰者僅被稱為「他們」。他們透過中間人行動——被奴役的外星種族,如昆蟲般的「硬殼蟲」或悲劇性的「手族」,這些生物自己的手控制著致命技術,但卻是出於恐懼而行動。這種等級制度被廣泛解讀為帝國主義的隱喻——全球大國操縱附庸國或派系的隱藏之手——並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地被視為對阿根廷自身政治不穩定和軍事獨裁循環的批判。歐斯特黑爾德的帝國主義概念是廣泛的,涵蓋任何基於剝削的不平等力量的征服。後來的重製版和續集將使這些政治維度更加明確。
它的意象,特別是那些帶有多個護目鏡的臨時防護服,成為了標誌性的象徵。這些源於故事中需求的服裝,轉變成一種強有力的視覺隱喻,經常出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街頭藝術中,代表著生存、疏離、壓迫以及被死亡包圍的人性。
從畫格到螢幕:重塑經典
將如此備受尊崇且複雜的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肩負此重任的是導演兼創作者布魯諾·斯塔格納羅,他是阿根廷電影界備受尊敬的人物,以在電影《披薩、啤酒、香菸》(Pizza, birra, faso)和具影響力的電視劇《佔據者》(Okupas)中對阿根廷生活的原始、現實主義描繪而聞名。
斯塔格納羅與聯合編劇阿里爾·斯塔爾塔里合作,做出了幾項關鍵決定,將 50 年代的漫畫轉化為 2025 年的電視劇。
現代背景設定: 最顯著的改變是將時間線從 50 年代末更新到當代。斯塔格納羅解釋說,做出這個選擇是為了為現代觀眾保留原作強烈的即時感。目標是讓這座城市成為當今觀眾可辨識的「活生生的存在」,確保災難感覺直接且貼近現實,就像 1957 年的讀者感受到的一樣。
更年長的胡安·薩爾沃: 選擇(拍攝時)68 歲的里卡多·達林,從根本上改變了主角。原作中的薩爾沃更年輕,其體格更多地由立即行動的需求所定義。達林的薩爾沃被構想為一個「更成熟的人格」,依賴經驗、記憶,或許還有埋藏的創傷。斯塔格納羅最初對於選擇一位年長的演員來扮演如此體力要求的角色有所猶豫,但他抓住了探索「一個面對不可能選擇的男人的脆弱性」的機會,這個人不是典型的動作英雄,但必須重新連接「舊的本能」,並在最後關頭重新學習暴力。英雄的老化引入了關於傳承、悔恨以及過去的重擔如何影響當下行動的潛在新主題,這與原作側重於原始、即時生存本能有所不同。
分集結構: 將原作連載的、通常是「短暫的」每週分期,轉化為六集一小時的劇集,需要仔細的敘事建構。執行製片人馬蒂亞斯·莫斯特林指出,分集形式對於「公正地呈現歐斯特黑爾德創作的深度和規模」是必要的。
至關重要的是,改編過程邀請了赫曼的孫子馬丁·M·歐斯特黑爾德擔任創意顧問。他的參與旨在確保忠實於其祖父作品的核心精神,特別是對集體英雄(「沒有人能獨自得救」)的強調。歐斯特黑爾德家族為改編設定了兩個關鍵條件:必須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拍攝,並且必須使用西班牙語對白,以保留其本質上的阿根廷身份。
根據斯塔格納羅的說法,既定目標是保持「忠於漫畫的精神,但要用貼近當代觀眾的視角」。這意味著要深入挖掘原作的社會和政治共鳴,同時為科幻小說創造一種獨特的阿根廷語境,而不是僅僅模仿全球趨勢。斯塔格納羅自身的背景,以關注阿根廷社會現實主義和常被邊緣化的人物為標誌,暗示了一種可能會優先考慮漫畫中所描繪的那種紮根現實、足智多謀、近乎「土法煉鋼」的生存本質的方法,即使在大型製作中也要保留其獨特的文化質感。
打造末日景象:《深空永航》Netflix 改編幕後
拍攝從 2023 年 5 月持續到 12 月,共計 148 個拍攝日。製作團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使用了超過 35 個實景地點,將動作牢牢地嵌入城市可辨識的景觀中——包括環城公路 Avenida General Paz 等區域,以及蒙塞拉特和努涅斯等社區——讓城市本身感覺像一個角色,一個斯塔格納羅所期望的「活生生的存在」。廣泛的外景拍攝工作輔以超過 25 個虛擬製作場景的使用。
先進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製作團隊採用了尖端的虛擬製作(VP)技術,利用 Unreal Engine 遊戲引擎和巨大的 LED 螢幕。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廣大區域被數位掃描和重建,使團隊能夠在片場投射逼真且可控的背景。這使得複雜的室外場景,特別是那些描繪無處不在的致命雪景的場景,能夠以更高的靈活性和真實感進行拍攝,同時也關鍵地讓製作團隊能夠在本地控制數位環境,確保特定的阿根廷「身份和現實感」不會在來自國外的通用、預製資產中丟失。然而,這種對技術的強烈依賴帶來了一種創作上的張力:平衡全球製作標準和令人信服的特效的需求,與捕捉原始漫畫和斯塔格納羅宣稱的願景核心的原始、足智多謀、「土法煉鋼」精神的渴望。
由瑪麗亞·巴塔利亞和胡利安·羅梅拉領導的美術部門的工作,對於確立劇集令人不安的雪景美學至關重要。他們研究了高山環境和各種對雪的藝術描繪,以達到期望的色調,並將原始漫畫視為他們的指南。創造致命的降雪本身就需要創新,開發了五種不同類型的人造雪——使用從食鹽到乾燥泡沫皂等材料——以實現各種實際效果。
該劇由 K&S Films 製作,這是一家享有盛譽的阿根廷公司,曾製作過《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Relatos Salvajes)和《大犯罪家》(El Clan)等國際 acclaimed 電影,進一步表明了該項目崇高的藝術野心。製片人馬蒂亞斯·莫斯特林強調了這個故事與阿根廷身份以及「aguante」(韌性)這一民族特質的深刻聯繫,突出了在悲劇和冒險中忠誠與友誼的主題。
《深空永航》的規模和野心具有超越螢幕的重要性。作為阿根廷和拉丁美洲的標誌性項目,其創作背景正值關於公共支持藝術和文化產業的全國性辯論之中。在這種背景下,該劇不僅僅是娛樂;它成為了本地人才和基礎設施能力的證明,一個潛在的「文化反抗行為」,在全球舞台上肯定了阿根廷的創造力。
歷史、政治與歐斯特黑爾德的幽靈
要完全理解《深空永航》,就不能不認識到圍繞其創作及其創作者的深刻歷史和政治背景。雖然 1957 年的初版帶有寓言色彩,但後來的版本——1969 年與藝術家阿爾貝托·布雷西亞合作的重製版,以及 1976 年再次與索拉諾·洛佩斯合作的續集——變得更加明確地政治化。外星入侵的敘事越來越多地成為帝國主義的直接隱喻,更尖銳地說,是蹂躪阿根廷和拉丁美洲的殘酷軍事獨裁政權的隱喻。
赫曼·歐斯特黑爾德的生活悲劇性地反映了他作品所描繪的日益加劇的政治動盪。隨著阿根廷變得更加激進,歐斯特黑爾德也是如此。到 1970 年代中期,他加入了左翼游擊隊組織「蒙東內羅斯」,成為其發言人。這迫使他在 1976 年奪取政權的暴力軍事獨裁統治期間轉入地下,這段時期被稱為「骯髒戰爭」。他在秘密狀態下繼續撰寫《深空永航》的續集,秘密地遞交劇本。1977 年,在完成續集劇本後不久,歐斯特黑爾德成為了「被失蹤者」之一——被國家部隊綁架。他遭受酷刑並被殺害,屍體從未被找到。他的四個同樣積極參與政治的女兒也遭遇了類似的命運;三個被失蹤和殺害,而第四個則在一次與衝突相關的獨立暴力事件中喪生。
這段毀滅性的歷史不可逆轉地將《深空永航》與獨裁統治的創傷融合在一起。這部漫畫轉變成反抗國家恐怖的有力象徵,其對抗壓迫性、隱形力量的敘事與國家的經歷產生了深刻共鳴。胡安·薩爾沃,《深空永航》的主角,成為了紀念「被失蹤者」以及阿根廷持續爭取正義與真相鬥爭的象徵。
由斯塔格納羅執導,並在歐斯特黑爾德孫子的參與下監督的 Netflix 改編版,不可避免地要應對這份遺產。雖然將背景設定改為當代必然改變了原始寓言的具體目標,但核心主題依然強大。該劇探討了對抗非人化力量的集體鬥爭、文明的脆弱性、對權威的不信任以及團結的必要性——這些主題持續與阿根廷的「民族記憶和創傷」產生共鳴,從獨裁統治到經濟危機。改編所面臨的挑戰在於,既要尊重歐斯特黑爾德作品中嵌入的具體政治批判——他對帝國主義和國家暴力的激烈反對——又要將這些主題轉化為能夠觸及全球對社會崩潰、隱藏權力結構以及 21 世紀抵抗本質的焦慮的當代語境。在歐斯特黑爾德被謀殺近五十年後,製作《深空永航》並突出其名字和故事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文化記憶行為。
它挑戰了試圖抹殺他的政權所進行的歷史清洗,重申了他聲音的持久重要性以及其作品所代表的故事。
里卡多·達林的胡安·薩爾沃:面對難以想像的普通人
領銜主演的是飾演胡安·薩爾沃的里卡多·達林。與他搭檔的有傑出的阿根廷和烏拉圭演員,如卡拉·彼得森、塞薩爾·特龍科索(飾演法瓦利教授)、安德烈婭·皮特拉、聯合編劇阿里爾·斯塔爾塔里、馬塞洛·蘇比奧托、克勞迪奧·馬丁內斯·貝爾、奧里安娜·卡德納斯和莫拉·菲斯。
達林的演繹對於改編版如何詮釋原作至關重要。他將胡安·薩爾沃塑造成一個「普通人」,而非命中註定的英雄。他被描繪成一個步入老年的男子,或許已經感到被邊緣化或「被體制打擊」,卻意外地被迫面對末日,並動用潛在的生存技能和領導才能。他的旅程涉及重新發現行動的能力。一個主要的驅動力似乎是在毀滅中拼命尋找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女兒克拉拉。
選擇達林——常被暱稱為「阿根廷的喬治·克隆尼」,且可能是該國在全球最具辨識度的銀幕形象——立即賦予了該劇國際份量和知名度。然而,這種明星效應引入了與原作漫畫不同的動態,原作中的薩爾沃是一個更匿名的形象,讓讀者更容易將自己投射到他身上。達林固有的魅力和辨識度可能會微妙地改變對薩爾沃的看法,使他不再那麼純粹地代表普通人。
在哪裡看《深空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