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全新紀錄片系列《維多莉亞·貝克漢》即將上線

維多莉亞·貝克漢
Martha O'Hara
Martha O'Hara
MCM 的編輯:藝術、娛樂、自然和電影。

Netflix即將推出三集紀錄片系列《維多莉亞·貝克漢》,承諾揭開這位前辣妹合唱團成員、時尚偶像及大衛·貝克漢之妻不為人知的秘密。這部紀錄片秉持Netflix一貫的風格,旨在以真誠、私密的視角審視這位明星的生活,維多莉亞·貝克漢本人將親口講述她與辣妹合唱團的往事以及如今更為私密的個人生活。

該片共分三集,每集約50分鐘,承諾將呈現一部權威性的編年史,超越膚淺的名聲,深入探討定義了她職業生涯後半段的冷酷野心和為獲得專業合法性而進行的鬥爭。平台的官方簡介描繪了一個廣闊的敘事弧線,從她的「成長歲月和隨辣妹合唱團取得的空前成功」開始,經過她與「足球傳奇人物大衛·貝克漢備受矚目的關係」,最終落腳於她為「在殘酷的高級時裝界立足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該項目被明確呈現為一次「澄清事實」的嘗試,提供一個「私密」且「無濾鏡」的視角,來審視一個始終生活在媒體密切關注下的生命。

項目起源的一個關鍵細節揭示了其戰略性質:是她的丈夫大衛·貝克漢說服她拍攝這部紀錄片。在自己的紀錄片系列大獲成功後,大衛覺得妻子的職業道德對廣大公眾來說仍然是隱形的。他的目標是讓眾人能夠看到「她每天在做什麼,她的事業意味著什麼」,並認為「沒人能看到」她的奉獻精神。這一起源強調,該系列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為補全「貝克漢品牌」敘事的精心策劃之舉。它與2023年備受讚譽的劇集《貝克漢》構成互補篇章,後者不僅獲得了艾美獎提名,還重新點燃了人們對維多莉亞的興趣,尤其是在她討論自己「勞工階級」出身的片段走紅網路之後。該片由大衛·貝克漢本人聯合創辦的Studio 99公司製作,確保了對敘事的完全掌控,將這部紀錄片定位為旨在為新一代鞏固這對夫婦傳奇地位的媒體二部曲的下半部分。

脆弱、壓力與尋求接納

這部紀錄片系列的情感核心在於它承諾打破多年來維多莉亞·貝克漢公眾形象中那種高冷的面具。影片直接觸及了她的聲譽,她本人也承認:「人們以為我就是那個從不微笑的討厭鬼。」她解釋說,她著名的「撲克臉」在某種程度上是應對排山倒海的媒體關注的一種「防禦機制」。

敘事追溯到她的成長歲月,以解釋她不安全感的來由。她將自己描述為「學校裡一個古怪而不受歡迎的孩子」,這一告白伴隨著她的童年照片,同時她講述了自己對認可的渴望:「但我拚命地想被人喜歡,想獲得價值感。」這種作為「局外人」的感覺成為貫穿她整個職業生涯的主線,從早期到進入時尚界。

該系列還探討了她音樂生涯的戛然而止,那是一個充滿深刻不確定性的時刻。「表演是我的夢想。辣妹合唱團讓我接受了自己。然後突然之間,一切都停止了,」她在其中一個預告片中說道。貝克漢本人也承認,為這部紀錄片重溫那段時期並回答有關辣妹合唱團的問題是「相當大的觸動」(quite triggering),暗示著傷口至今仍在。

在這個故事中,時尚不僅是她的第二事業,更是自我表達和生存的載體。「時尚是這個創意的出口,」她解釋說,這是一種在音樂之外引導自己身份認同的方式。她詳細描述了如何利用服裝作為個人轉型的工具:「在我的一生中,我用服裝讓自己成為另一個人,成為我一直想成為的那個人,那個或許我天生不是的人。」

最終,這部紀錄片揭示了她不懈野心的驅動力與她的家庭緊密相連。在一個極其動情的時刻,她含淚告白:「我希望我的孩子和大衛為我感到驕傲。」

這種脆弱的展示似乎是一種刻意的策略。選擇曾執導關於蜜雪兒・歐巴馬的《成為:蜜雪兒・歐巴馬》並因其以共情方式捕捉真實性而備受讚譽的導演娜迪亞·霍爾格倫,絕非偶然。維多莉亞本人也承認,直到現在她才對自己的品牌感到足夠「安全」,可以「談論過去」和「掙扎」,因為她知道「這不會損害品牌」。透過從當前強勢地位揭示自己的不安全感,敘事試圖將人們對她野心的看法從冷漠疏遠轉變為堅韌不拔。

一部商業鬥爭的編年史

紀錄片系列的核心主軸是維多莉亞·貝克漢為在時尚界獲得接納而進行的艱苦鬥爭的編年史。該系列坦率地記錄了她從流行歌星轉型為設計師時所面臨的懷疑。她的朋友、女演員伊娃·朗格莉亞在片中回憶了她當時收到的警告:「所有人都警告她:『妳不會被接受的』。」維多莉亞自己也回憶起當時普遍的看法:「人們認為:『她是個流行歌星。她嫁給了一個足球運動員。她以為自己是誰?』」

然而,她2008年首次亮相的現實卻出人意料地不同。儘管業內普遍持懷疑態度,但參加她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舉行的私密展示會的編輯和買手的反應卻是壓倒性的積極。她的首個系列,一個由十件精心挑選的洋裝組成的系列,被評價為「美麗」、「令人嚮往」和「有品味」。《泰晤士報》將其描述為「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且成就斐然的系列,毫無瑕疵」。貝克漢避免了大型時裝秀的盛大場面,而是選擇親自展示每一套造型,解釋布料和技術——這種謙遜而個人化的策略征服了準備報以輕蔑的觀眾。其品質之高,以至於有人懷疑她是否雇用了「影子設計師」,這個她一直否認的謠言也從側面印證了她首次嘗試的成功。

然而,評論界的初步認可並未立即轉化為商業上的成功。真正的戰鬥不是為了贏得評論界的接納,而是為了企業的生存。該片首次深入探討了幾乎讓她公司破產的嚴重財務困境——一段長達十五年才實現盈利的旅程。據透露,該品牌曾「虧損數百萬」,這種情況引發了巨大的「恐慌」。她的丈夫大衛也在片中承認,財務壓力讓他「感到恐慌」。

「我以前從未談論過公司經歷的困境,」維多莉亞說道,強調了這些資訊的首次披露。「並非一切都一帆風順。」該同名品牌於2008年推出,經歷了十多年的鉅額虧損。製作之外的財務報告顯示,到2022年,公司累計債務達到5390萬英鎊,這個數字說明了所承擔風險的巨大。透過如此直白的財務術語來量化她的鬥爭,這部紀錄片試圖重塑她的故事,使其擺脫名人品牌常常被貼上的「虛榮心驅使的計畫」的標籤。取而代之的是,它呈現了一場高風險的創業冒險,將她與為了一個願景而孤注一擲的新創公司創辦人的原型相提並論。

該品牌最近實現了轉虧為盈,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2019年推出的美妝系列和暢銷皮件的成功,這使得這個故事可以以回顧的方式講述。這不是對當前失敗的懺悔,而是一部關於生存和超越的英雄之旅的編年史,其最終以維多莉亞·貝克漢作為一個曾被行業排斥、如今獲得其合法認可的嚴肅企業家的身份得到最終確認為高潮。

對創作過程和家庭的私密一瞥

這部紀錄片系列前所未有地讓我們得以一窺時尚品牌的內部運作以及貝克漢一家的家庭動態。敘事的一個重要部分跟隨維多莉亞為「我做過的最大的時裝秀」做準備,這場在巴黎時裝週舉行的高度緊張的活動是情節的主幹。這為我們提供了她創作過程的詳細視角,以及在行業最高水平運營所帶來的壓力。

故事因與她核心圈子的訪談和對話而更加豐富。女演員伊娃·朗格莉亞和標誌性設計師湯姆·福特等關鍵人物提供了他們的觀點,作為可信的見證人,既證實了她的個人品格,也證實了她的專業才華。特別是福特的參與,如同時尚精英的認可印章,這是貝克漢長期以來所尋求的認可。

家庭動態也佔據了中心位置。大衛·貝克漢在整個系列中都有出現,他們的四個孩子的參與也得到了證實。一個預告片片段顯示,他們的大兒子布魯克林在至關重要的巴黎時裝秀上幫助清理伸展台上的雨水,這個場景似乎旨在反駁小報上關於所謂家庭緊張關係的敘述。這種獨家訪問權限延伸到貝克漢的家中,從未曝光的檔案資料承諾將提供一個補充專業焦點的私生活視角。將家庭納入其中有兩個目的:一方面,它透過展示她作為母親和妻子的角色,使維多莉亞更具人情味。另一方面,它加強了一個穩固的家庭單位的形象,這一直是她成功的基礎。包括有影響力的朋友和團結的家庭在內的支援生態系統,共同構建了一個全面而積極的形象,強化了該系列的核心訊息。

鏡頭背後的團隊:聲望的象徵

要理解這個項目的雄心和水準,分析使其成為可能的創意團隊至關重要。這部紀錄片系列由娜迪亞·霍爾格倫執導,她是紀錄片界備受推崇的電影製作人。霍爾格倫是廣受好評的Netflix紀錄片《成為:蜜雪兒・歐巴馬》的導演,該片提供了對美國前第一夫人的私密描繪,並獲得了四項艾美獎提名。她的風格特點是捕捉拍攝對象的真實性和脆弱性的攝影手法,創造出能讓觀眾產生共鳴並振奮人心的敘事。

製作由成功打造了2023年艾美獎獲獎作品、全球現象級劇集《貝克漢》的同一團隊負責。這種直接的聯繫設定了品質標準,並暗示了類似的敘事方法,側重於對一個不凡職業生涯的內省和分析。製作公司是大衛·貝克漢聯合創辦的媒體公司Studio 99和Dorothy St Pictures。執行製片人中包括因《貝克漢》獲得艾美獎提名的尼古拉·豪森,以及因《帕梅拉:愛的篇章》獲得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提名的朱莉婭·諾丁漢等獲獎人物,後者是另一部旨在讓備受媒體關注的女性人物奪回自己故事的紀錄片。

選擇這個團隊本身就是一種意圖的聲明。它表明了一種刻意的努力,旨在創作一部有聲望的紀錄片,遠離實境秀的模式,更接近於一部經過授權的電影肖像。特別是選擇霍爾格倫,暗示了與《貝克漢》導演費舍·史蒂文斯有時更具探究性的風格相比,一種更具共情和私密的基調——史蒂文斯毫不猶豫地向他的拍攝對象施壓,甚至在大衛打斷與維多莉亞的訪談以糾正她時感到惱火。所有跡象都表明,儘管該系列將觸及掙扎和爭議,但總體框架將是勝利和正名,經過精心打造以鞏固維多莉亞·貝克漢的傳奇地位。

發行

這部紀錄片系列被呈現為一個全面而多維的肖像,旨在調和其主角的不同身份:夢想舞台的不安女孩,征服世界的流行歌星,為一個願景賭上財富的女企業家,以及地球上最著名家庭之一的女主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對她過去的回顧,更是一種有意識的建立傳奇地位的行為,一次用自己的方式,為後人定義自己故事的嘗試。

三集紀錄片系列《維多莉亞·貝克漢》將於10月9日在Netflix首播。

分享本文
尚無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