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這位多才多藝演員的演藝旅程,從《記憶拼圖》、《鐵面特警隊》中的標誌性角色,到近期獲得獎項提名的演出。
引言:蓋·皮爾斯持久的魅力謎團
蓋·皮爾斯是當代電影界最受尊敬、也最持續引人入勝的演員之一。他出生於英國,但在成長歲月和早期職業生涯中,骨子裡是個道地的澳洲人。皮爾斯在好萊塢和國際影壇開闢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幾十年來,他吸引觀眾靠的不是持續不斷的賣座大片明星光環,而是他非凡的變色龍般的能力,能夠在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類型片中,融入各式各樣複雜的角色。從澳洲電視台的偶像出道,到在新黑色驚悚片、時代劇和科幻史詩片中廣受好評的表演,他的職業生涯證明了他的藝術廣度與奉獻精神。目前,皮爾斯憑藉在歷史劇《野蠻人》(The Brutalist)中引人入勝的配角表現,再度贏得重要的獎項討論,再次提醒觀眾他強大的銀幕魅力以及呈現有力、細膩表演的能力。這項近期的讚譽標誌著一個以轉變、冒險和對表演藝術默默奉獻為核心的職業生涯的又一個高峰,暗示著在多年來持續強勁但往往未受到主要個人獎項(除了他值得注意的艾美獎獲獎)充分關注的工作之後,他可能迎來了事業晚期的業界認可高峰。他的旅程反映了他在行業中深思熟慮的選擇,將啟發人心的角色和心理深度置於易於市場化的形象之上,造就了一個「低調而精彩」且持久的職業生涯。
從伊利到艾林斯伯勒:演員的起源
蓋·愛德華·皮爾斯於1967年10月5日出生於英格蘭劍橋郡的伊利。他的父親斯圖爾特·格雷厄姆·皮爾斯曾是紐西蘭皇家空軍飛行員,後來成為英國皇家空軍和澳洲政府的試飛員;而他的母親安妮·考金(娘家姓皮克林)是一位英國學校教師,專長是針織和家政。蓋有一個姐姐特雷西。蓋三歲時,父親獲得首席試飛員的工作機會,全家搬到了澳洲維多利亞州的吉朗。五年後(有說法是六年),斯圖爾特·皮爾斯在一次飛機試飛事故中喪生,留下安妮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這場早期的深刻損失可能微妙地影響了皮爾斯後來在塑造那些與創傷和內心掙扎搏鬥的角色時所帶來的強度和深度,這也是他許多著名角色中反覆出現的主題。
在吉朗長大的皮爾斯就讀於著名的吉朗學院。他的表演天賦很早就顯現出來;他參與了吉朗歌劇和戲劇藝術協會(GSODA)的少年劇團,參演了當地的業餘作品,如《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屋頂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和《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除了表演,皮爾斯從16歲到22歲還積極參與業餘健美比賽,培養了紀律和身體控制能力,並贏得了「維多利亞州青少年先生」的稱號。這種戲劇經驗和身體奉獻的結合,為他奠定了超越許多演員典型起點的基礎。1985年,就在完成高中最後一場考試的幾天後,皮爾斯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專業表演角色,在澳洲熱門肥皂劇《家有芳鄰》(Neighbours)中飾演麥克·楊。他搬到墨爾本,於1985年12月開始拍攝,並於1986年1月首次亮相電視螢幕,很快成為澳洲和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和青少年偶像。
走出肥皂劇:早期澳洲演藝生涯與《沙漠妖姬》
皮爾斯在《家有芳鄰》中飾演麥克·楊長達四年,從1986年到1989年。雖然這部劇提供了寶貴的片場訓練——他後來回憶說,通過每週觀察拍攝過程和回顧自己的表演學到了電影製作的技巧——但他最終感覺被扮演同一個角色所束縛,渴望更多樣化的挑戰,這源於他習慣於扮演更極端角色的戲劇背景。1989年離開拉姆齊街的穩定生活後,皮爾斯遇到了肥皂劇名聲的雙刃劍。一些機會因為他作為麥克·楊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而關閉,而另一些則只想利用他已有的知名度來選角,這導致了一段時期的沮喪和自我懷疑。他面臨著行業的勢利眼,回憶起一位「勢利的演員」因為他的肥皂劇出身而質疑他的資歷。
為了開闢一條不同的道路,皮爾斯參演了澳洲電影,如《天堂今夜》(Heaven Tonight, 1990)和《追捕》(Hunting, 1991),早期得到了導演弗蘭克·豪森的支持。他也出現在其他電視劇中,包括在競爭對手肥皂劇《聚散離合》(Home and Away, 1991)中短暫出演,以及在時代劇《雪河:麥格雷戈傳奇》(Snowy River: The McGregor Saga, 1994-1996)中較長時間的演出。然而,他真正擺脫「麥克·楊」形象的決定性突破來自1994年的電影《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在開拍前幾天才被選中,皮爾斯全身心投入到亞當·懷特利(化名費莉西亞·喬利古德費洛)這個角色中——一個年輕、傲慢、「吵鬧、誇張的場面女王」變裝表演者。這個角色是一次經過計算的冒險,與他之前的形象截然相反,也是他渴望多樣性的有力聲明;據說他告訴導演史蒂芬·埃利奧特,他想「殺死」麥克·楊。
《沙漠妖姬》由雨果·威明和特倫斯·史坦普共同主演,意外地成為國際轟動。這部電影充滿活力的能量、令人驚豔的服裝(贏得了奧斯卡獎)以及感人的故事在全球引起共鳴。皮爾斯飾演費莉西亞的華麗且搶眼的表演引起了廣泛關注。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因其對LGBTQ+角色的正面和人性化描繪而受到讚譽,在愛滋病危機高峰過後的重要文化時刻,幫助將酷兒主題帶入主流討論。《沙漠妖姬》的成功不僅將皮爾斯推向國際舞台,也與《舞出真我》(Strictly Ballroom)和《妙麗的婚禮》(Muriel’s Wedding)等電影一起,為澳洲電影的蓬勃發展時期做出了貢獻。
鞏固明星地位:《鐵面特警隊》與《記憶拼圖》
《沙漠妖姬》帶來的國際知名度為好萊塢打開了大門。皮爾斯很快證明他不僅僅是那個「吵鬧的場面女王」。1997年,他在柯蒂斯·漢森廣受好評的新黑色傑作《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中飾演了關鍵角色。他扮演警探中尉艾德·艾克斯利,一個雄心勃勃、聰明且嚴守道德的警官,在1950年代洛杉磯警察局腐敗的環境中遊走。艾克斯利代表了電影核心三人組中的「智慧」(與羅素·克洛飾演的「蠻力」巴德·懷特和凱文·史貝西飾演的「酷」傑克·文森特並列),最初因為拒絕遵守警局的沉默和暴力準則而受到排斥,甚至為了提升自己的事業而作證指控同事。他的旅程包括面對警局根深蒂固的腐敗,與更衝動的懷特發生衝突,並最終做出妥協,同時仍努力爭取某種形式的正義。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評論成功,獲得了多項奧斯卡獎提名,皮爾斯的表演因其深度、細膩以及對艾克斯利複雜演變的令人信服的描繪而受到廣泛讚揚。
僅僅三年後,皮爾斯在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突破性電影《記憶拼圖》(Memento, 2000)中奉獻了另一個定義其職業生涯的表演。他飾演倫納德·謝爾比,一位前保險調查員,在一場他認為殺害了他妻子的殘酷襲擊後患上了順行性失憶症——無法形成新的短期記憶。利用拍立得照片、手寫筆記和複雜的紋身系統,倫納德癡迷地追捕他妻子所謂的兇手,只知道他叫「約翰·G」或「詹姆斯·G」。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在於其碎片化、倒敘的時間結構,讓觀眾沉浸在倫納德令人迷失方向的狀態中,迫使他們和他一起拼湊敘事。皮爾斯的表演是這部電影成功的核心;他精湛地傳達了倫納德的困惑、脆弱、絕望以及潛在的、也許是自欺欺人的決心。這個角色需要巨大的細膩度,駕馭一個同時迷失、可能危險且黑暗迷人的角色。《記憶拼圖》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因其原創性和錯綜複雜的情節而受到讚譽,並鞏固了皮爾斯作為能夠駕馭具有挑戰性、高概念電影的主演地位。儘管皮爾斯近期令人驚訝地自我批評他的表演,但它仍然被廣泛認為是他最傑出的成就之一,也是獨立電影的里程碑。
在好萊塢出道後不久,他在兩部備受好評的電影中飾演的控制力強、野心勃勃的艾克斯利與碎片化、飽受折磨的謝爾比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立即確立了皮爾斯非凡的多樣性。這阻止了他在《沙漠妖姬》的華麗表演後被定型,並預示著他對複雜角色和像諾蘭這樣創新導演的吸引力,為之後多樣化且往往非傳統的角色樹立了先例。
銀幕變色龍:駕馭多樣化的電影角色
繼《鐵面特警隊》和《記憶拼圖》的雙重打擊之後,蓋·皮爾斯開啟了一個以其多樣性為特點的職業生涯,鞏固了他作為真正銀幕變色龍或「變形者」的聲譽。他刻意避免安於舒適的利基市場,而是在不同類型、角色原型和項目規模之間流暢地轉換——從主角到配角,從好萊塢大片到粗獷的獨立電影。這種做法似乎是由於渴望探索人類心理的不同面向,並參與真正啟發他的項目,而不是追逐持續的一線明星地位或可預測的角色。
他的電影作品展示了這種廣度。他在《蒙特克里斯托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2002)中飾演反派費爾南·蒙德戈,並在《時光機器》(The Time Machine, 2002)中飾演時空旅行的主角亞歷山大·哈特德根。他在《工廠女孩》(Factory Girl, 2006)中飾演文化偶像安迪·沃荷,並在《魔幻奇緣》(Death Defying Acts, 2008)中飾演傳奇魔術師哈利·胡迪尼。他回到澳洲,參演了殘酷的西部片《末路浩劫》(The Proposition, 2005),飾演充滿衝突的亡命之徒查理·伯恩斯,其表演因其強度而受到讚揚;後來在陰鬱的末日後劇情片《絕命正義》(The Rover, 2014)中飾演一個在絕望任務中的強硬男子。
皮爾斯還展現了他在享有盛譽、屢獲殊榮的群戲中,即使是較小的配角也能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在凱薩琳·畢格羅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 2008)中,他在開場序列中短暫出現的士官長馬特·湯普森立即確立了影片的致命風險。兩年後,他出現在另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 2010)中。他在片中飾演愛德華八世國王,科林·佛斯飾演的喬治六世的哥哥,他的醜聞退位以與沃利斯·辛普森結婚迫使結巴的伯蒂登上王位。皮爾斯為這個角色注入了迷人的魅力、傲慢、對弟弟的殘酷以及歷史性的魯莽(他支持綏靖政策的立場),儘管戲份有限,但為敘事增加了關鍵的深度和張力。他願意接受這樣的角色表明他更關注項目和合作者的品質,而不是角色的戲份大小,這有助於他在同行和評論家中贏得尊敬的地位。
他冒險進入漫威電影宇宙,在《鋼鐵人3》(Iron Man 3, 2013)中飾演主要反派奧爾德里奇·基利安。基利安是A.I.M.的創始人,他開發了絕境病毒技術來克服自己的身體殘疾並獲得終極力量,在滿大人的偽裝下操縱事件。雖然有些人認為這個角色相對於皮爾斯的能力而言寫得不夠深入,但他為這部大片帶來了令人難忘的存在感。其他值得注意的角色包括雷利·史考特執導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2012,飾演年邁的彼得·韋蘭)、令人不安的荷蘭西部片《煉獄》(Brimstone, 2016,飾演邪惡的牧師),以及歷史藝術驚悚片《最後的維梅爾》(The Last Vermeer, 2019)。在這些多樣化的角色中,一個模式浮現出來:皮爾斯似乎特別被那些由內心衝突、道德模糊或重大轉變定義的角色所吸引,這讓他能夠深入探索令他著迷的複雜心理領域。
電視上的輝煌:《幻世浮生》與《東城奇案》
在建立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履歷的同時,蓋·皮爾斯也多次重返電視螢幕,尤其是在享有盛譽的迷你劇領域取得了評論界的讚譽。2011年,他在HBO改編詹姆斯·M·凱恩小說的《幻世浮生》(Mildred Pierce)中與凱特·溫絲蕾特演對手戲。他飾演蒙蒂·貝拉貢,一個迷人但懶惰的社會名流,與溫絲蕾特飾演的同名主角糾纏不清,後者是一位堅定的單身母親,在大蕭條時期努力求生。皮爾斯的表演為他贏得了廣泛讚譽,尤其重要的是,他憑藉此角獲得了黃金時段艾美獎迷你劇或電影最佳男配角獎——這是他從美國主要機構獲得的第一個重要個人表演獎項。他也因此角獲得了金球獎和美國演員工會獎提名。他幽默的艾美獎獲獎感言,俏皮地感謝溫絲蕾特給了他「與凱特·溫絲蕾特多次發生性行為」的機會,成為頒獎典禮上令人難忘的一刻。
十年後,皮爾斯與溫絲蕾特再次合作,出演另一部備受好評的HBO迷你劇《東城奇案》(Mare of Easttown, 2021)。他飾演理查德·瑞安,一位來訪的作家和創意寫作教授,成為溫絲蕾特飾演的陷入困境的小鎮警探梅爾·希恩溫柔、支持性的戀人。皮爾斯是在原定演員因疫情延誤造成的檔期衝突而退出後,才在後期加入劇組的;溫絲蕾特親自聯繫了他。雖然他的角色較小,最終與核心謀殺懸案無關,但他的選角引起了粉絲們的廣泛猜測,許多觀眾懷疑理查德可能是兇手,僅僅因為像皮爾斯這樣通常以複雜或反派角色聞名的演員,似乎不太可能只扮演一個單純的「好人」戀愛對象。該劇創作者承認皮爾斯成了「意外的紅鯡魚」。最終,理查德在梅爾人生中的困難時期,作為一個外來者為她提供了視角和溫柔。
皮爾斯在澳洲電視台也取得了成功,從2012年到2021年主演了受歡迎的《傑克·愛爾蘭》(Jack Irish)系列。該系列改編自彼得·坦普爾的小說,皮爾斯飾演同名主角,一位前刑事律師轉行的兼職私家偵探、債務催收員和櫥櫃製造商,出演了多部電視電影和三個完整的系列。最近,他主演了間諜驚悚片《間諜同盟》(A Spy Among Friends, 2022)和澳洲邪典劇集《迷霧》(The Clearing, 2023)。他在這些多樣化的電視項目中的成功,尤其是允許更長時間的角色發展的迷你劇形式,凸顯了他的適應性,並表明這種媒介為他細膩、以角色為驅動的表演方式提供了合適的畫布。
皮爾斯的人格魅力:風格、內涵與多樣性
是什麼定義了蓋·皮爾斯作為一個演員?最重要的是他非凡的多樣性。他經常因其能夠令人信服地扮演人類經驗各個層面截然不同的角色而受到讚揚——英雄、反派、歷史人物、變裝皇后、失憶者、警察、牛仔、國王,以及面臨非凡境遇的普通人。這種「變形」的品質不僅僅是身體上的轉變;它源於對角色心理的深入探究。皮爾斯為他的角色帶來了強度、細膩和層次感,擅長描繪內心的掙扎和道德的複雜性。
他的方法似乎植根於對人性和動機的真正好奇心。他曾表示偏愛那些能讓他「深入探究人類心理」的角色,而不是更簡單、「有趣的旅程」角色。這種智力和情感上的投入在他的表演中顯而易見,這些表演常常讓人感覺經過深思熟慮且真實可信。他磨練技藝並非通過正規的表演學院訓練,而是通過實踐經驗,尤其是在《家有芳鄰》期間,他勤奮地研究自己的表演和電影製作過程。他承認表演中固有的挑戰,例如掌握口音或完全「融入」一個角色,但他擁抱不斷的變化和成長的機會。
有趣的是,皮爾斯相對缺乏壓倒性的、定義類型的巨星光環可能是一種優勢,這讓他能夠自由地追求如此多樣化的項目,而不受僵化的公眾形象的限制。他似乎不太關心維護特定的「蓋·皮爾斯品牌」,而更專注於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這段旅程,從一個面臨行業質疑的肥皂劇演員,到一個因其廣度而受到全球尊敬的角色演員,突顯了他持續挑戰自我和打破期望的動力,最終建立了一個以其深度和不可預測性為特點的職業生涯。
鏡頭之外的生活:音樂、感情與父職
雖然以其強烈的銀幕存在感而聞名,但蓋·皮爾斯通常保持低調的個人生活。他與心理學家凱特·梅斯蒂茨結婚,據說是他的青梅竹馬,從1997年3月直到2015年分居並隨後離婚。他們18年的婚姻結束對皮爾斯來說是一段艱難時期,他當時形容其為毀滅性的打擊。
離婚後不久,2015年,皮爾斯開始與荷蘭女演員卡里斯·范·豪滕交往,她因在《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飾演梅麗珊卓而廣為人知。這對夫婦於2016年8月迎來了他們的兒子蒙蒂。皮爾斯談到了父職的深遠影響,指出這讓他情感上變得更加豐富,並形容他的兒子是帶著「心臟在外」生活的。據報導,他主要居住在荷蘭,以便離蒙蒂更近。
2025年1月,皮爾斯的個人生活再次成為頭條新聞,原因是他接受採訪時稱前妻凱特·梅斯蒂茨是「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愛」,同時補充說他的兒子蒙蒂現在是最偉大的愛。這番評論引發了廣泛的媒體報導和粉絲討論,關於他與范·豪滕關係的狀況。隨後,范·豪滕在社交媒體上澄清,她和皮爾斯「已經不是『一對』很多年了」,儘管他們仍然是「很棒的朋友」,並致力於共同撫養他們的兒子。這件事凸顯了公眾人物在討論個人經歷和關係時所面臨的複雜性。
除了表演,皮爾斯還對音樂懷有同樣的熱情。他會唱歌和彈吉他,曾為2004年的電影《慢慢人生》(A Slipping-Down Life)錄製原聲帶,翻唱了羅恩·塞克斯史密斯和喬·亨利等藝術家的歌曲。此後,他發行了兩張原創專輯:《破碎的骨頭》(Broken Bones, 2014)和《遊牧者》(The Nomad, 2018)。皮爾斯形容《遊牧者》是對他婚姻結束的個人反思。他的音樂通常具有流暢的律動,與他獨特的沙啞嗓音和深思熟慮的歌詞形成對比。這種音樂上的表達方式為他表演中顯而易見的藝術表達和心理探索提供了另一個途徑。
持續的旅程:近期和未來項目
蓋·皮爾斯沒有放慢腳步的跡象,在電影和電視領域保持著忙碌的日程。令長期粉絲欣喜的是,他在2022年《家有芳鄰》的原始結局中再次飾演麥克·楊,並在該劇於2023年意外復活後再次回歸,一直出演到2024年。他在取得國際聲譽幾十年後仍致力於回歸故里,這受到了廣泛讚揚,並與他最初離開肥皂劇後有時面臨的勢利眼形成了對比。這表明他對自己整個職業軌跡的坦然接受,以及對給予他起步的這部劇的感激之情。
他近期的銀幕作品包括連恩·尼遜主演的驚悚片《記憶》(Memory, 2022)、心理驚悚片《煉獄機器》(The Infernal Machine, 2022)、備受好評的迷你劇《間諜同盟》(A Spy Among Friends, 2022)和《迷霧》(The Clearing, 2023),以及歷史劇《皈依者》(The Convert, 2023)。
2024年對他來說是尤其重要的一年,標誌著他在布雷迪·科貝特雄心勃勃的歷史史詩《野蠻人》(The Brutalist)中飾演富有、神秘的工業家老哈里森·李·範·布倫的有力表演。這個角色贏得了相當多的評論界讚譽和獎項關注,包括金球獎和潛在的奧斯卡獎提名,使他再次回到聚光燈下。同樣在2024年上映或首映的還有澳洲監獄劇情片《牢獄》(Inside,預計2025年2月更廣泛上映)、大衛·柯能堡的科幻恐怖片《裹屍布》(The Shrouds,2025年4月上映)以及驚悚片《日出》(Sunrise)。
展望未來,皮爾斯的片單依然排得滿滿的且多樣化,這再次證明了他對各種類型和導演的承諾。目前列為後期製作或前期製作中的項目包括驚悚片《10號艙房的女人》(The Woman in Cabin 10)和《殺戮信仰》(Killing Faith)、劇情片《窮小子》(Poor Boy)、《尼彭塞特圈》(Neponset Circle)、《晴朗先生》(Mr. Sunny Sky)和《模糊》(Blurred)、科幻改編片《狗星》(The Dog Stars),以及令人好奇的是,一部計劃中的續集《沙漠妖姬2》(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 2),這部續集有望讓他與雨果·威明和特倫斯·史坦普在導演史蒂芬·埃利奧特的執導下重聚。這些多樣化的即將到來的作品突顯了他持久的魅力和藝術好奇心。
一個由轉變定義的演員
蓋·皮爾斯的職業生涯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藝術演變和韌性故事。從他在澳洲電視台《家有芳鄰》中作為青少年偶像的起步,他成功地避開了早期成名和行業偏見的潛在陷阱,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獨特道路。他在華麗的《沙漠妖姬》中的突破展示了他無畏的多樣性,這成為他的標誌。隨後在《鐵面特警隊》這樣錯綜複雜的新黑色電影和克里斯多福·諾蘭革命性的《記憶拼圖》等里程碑式電影中的角色,鞏固了他作為一個能夠呈現巨大深度和複雜性的演員的聲譽。
幾十年來,皮爾斯始終難以被輕易歸類,他在主角和有影響力的配角、獨立電影和好萊塢大片、澳洲製作和國際項目之間無縫轉換。他在《幻世浮生》中贏得艾美獎的表演以及對《東城奇案》的難忘貢獻,進一步突顯了他在高質量電視領域的實力。他建立了一個受人尊敬且持久的職業生涯,靠的不是固定的明星形象,而是他作品持續的質量和多樣性,選擇那些挑戰他並允許深入心理探索的角色。
如今,隨著《野蠻人》再次獲得評論界的讚譽,可能為他帶來迄今為止最高的行業榮譽,蓋·皮爾斯繼續展現他作為表演者持久的力量。他以轉變為定義,以技藝為驅動力,並且始終引人入勝,他仍然是銀幕上一股充滿活力且不可預測的力量,一位默默奉獻的演員,其努力造就了一部真正精彩的作品集。
